11月13日,记者走进江北区寸滩街道茅溪社区综合服务体,一群中老年人正在舞蹈室练习走“猫步”,隔壁的乒乓球活动中心战况正酣,几名年轻人在艺术空间练习酷炫架子鼓……到了晚上,这里还会迎来一群学绘画、钢琴、编程机器人的小朋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数千平方米、全龄段的综合服务体,以零成本撬动数百万资源,实现了“建设零财政投入、运营零财政支出、服务100%由居民享受”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引进来
以场地资源换服务资源
茅溪社区这一服务模式转变始于2021年,当年4月,开发商移交给社区6300多平方米办公服务用房。
偌大面积公共空间,可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太多。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寸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中举面前:钱从哪里来?
“社区公共空间的常规建设模式是‘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但张中举算细账后不禁咋舌:“首先是装修,6000多平方米装修资金需要数百万元。其次,投入运营后开门就是钱,水电气是基本的,琴棋书画诗、吹拉弹唱跳,活动开支一年又是上百万元。这对于一个街道、一个社区来说无疑是沉重负担。”
茅溪社区辖区均为高端住宅,社区居民经济基础好、收入水平高、文化需求多。何不将负担变成优势,以资源换资源?
张中举希望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换取市场上的资金资源和服务资源。
自此,茅溪社区紧锣密鼓启动摸底调查,梳理出就近养老、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乐器演奏、体育健身、育儿交流、读书分享等各种需求共计5类23项。
随后,街道社区公开对外招商,陆续引进了重庆市书画研究会美术馆、江北区文艺创作交流中心、多米拉机器人、不可艺术空间、雨诚琴社、大连宸瑞养老服务公司等十余家居民需求量大、业内口碑好的高品质服务资源。
63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公共空间,除1楼5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免租金提供给这些机构。
活起来
十余家机构打造全龄友好生活场景
招商之初,寸滩街道就定下三条原则:场地不要重复建设,综合服务体内机构共建共享;面向居民的基础类服务必须是免费的;不能出现充值办卡等情况。
大连宸瑞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驻综合服务体的机构,负责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
与常规养老服务站不同,这里专门辟出一个区域,展示养老机器人、护理床、智能洗浴等适老化产品。
宸瑞养老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曲滨介绍,他们前期投入了40多万元装修、添置养老设备,目前养老服务站除提供常规养老服务外,还是宸瑞养老的研发测试基地。
“运营三年来,我们从单纯的养老服务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转变,目前运营效果甚至超过预期目标,对社区、企业、老人三方来说是‘三赢’。”曲滨说。
不可艺术空间主营电声乐队教学和乐器维修保养,运营4个月来,已吸引附近不少音乐爱好者在此相聚。
空间负责人高新权说,他们本在观音桥街道夜校提供公益课程,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发展空间。“与茅溪社区接洽后,发现这里区位优势好,配套齐全,明年马路对面的新学校也要投用了,我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雨诚琴社主营古筝、琵琶、钢琴、声乐等,除公益兴趣班外,还提供一对一、一对多课程。记者在雨诚琴社宣传单上见到,其收费课程约为市场价的7折至8折左右。
享受过两次江北区文艺创作交流中心免费提供的模特培训后,65岁的大学退休教师孙桂英约上邻居,固定合资点单。“价格比外面便宜,教学质量好,而且就在家门口,不用开车出门上课了。”
现在,张中举又算了一笔账:在建设方面,十余家机构一次性投入场地装修及设施设备资金约300万元;在运营方面,各机构的水电、人工开支等费用每年约60万元;在服务方面,各类公益课程授课费每年约35万元。目前,茅溪社区已实现从“全靠政府财政投入”转向“自我造血补足短板”的目标。
政府“背书”,恰恰也是“合伙人”们所看重的。几家机构负责人都表示,街道、社区邀请他们加入综合服务体,这本身就是一种官方认可。有了这道光环,他们在市场上更具公信力,哪怕“牺牲”一部分利润也是值得的。
强起来
命运共同体未来更可期
10月底,一场充满“松弛感”的秋收露营音乐节唱响茅溪社区,这也是社区综合服务体的一次集中亮相:重庆市书画研究会美术馆布置场地,不可艺术空间提供器材和乐手,雨诚琴社带着小朋友展示艺术成果,居民们提供露营装备……
很快,一场由辖区一家牙科医院冠名赞助的乒乓球赛事也将打响。听说裁判专业、奖品丰富、赛程配合上班族时间,到乒乓球活动中心报名的球友们非常踊跃。
目前,每天有100多人在茅溪社区综合服务体参加各类活动,周末节假日则有两三百人欢聚于此。
“社区和十余家机构就是命运共同体,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活下来、强起来,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茅溪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佳介绍,社区一方面计划打造“文润茅溪”文化品牌,为机构提供更多文化活动和赛事的展示平台;一方面动员众多辖区商家参与活动赞助;同时,在寸滩街道支持下,社区还计划联合十余家机构推出面向整个寸滩辖区的全年龄段系列课堂,助力引流、增收。
记者手记>>>
茅溪自我造血模式值得推广
茅溪社区打破财政依赖,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场地换资源、以空间换服务,用心用情创新打造社区公共空间,让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应该给个大大的赞。
理念一新天地宽,让人感受深刻的,除了带给居民的那些可触可感的实惠,关键在于社区看不见的“家底”变厚了,使基层治理更多创意与想象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通过自我造血成功激活社区资源,让基层治理产生新动能的茅溪社区经验,不失为一种可复制推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