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漆树村蜿蜒崎岖的山路前行,成片的香椿树豁然呈现在眼前。正是这片依山生长的香椿林,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当下,香椿基地进入了管护期,务工的村民们每天都在基地里进行除草、松土、修枝整形等工作。自香椿基地建立以来,当地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香椿以及参与基地管护等形式,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悉,村民们每年可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等形式增收。目前,公司已通过基地建设直接带动当地193户485人,其中脱贫户22户66人。在基地长期工作的农户,每户每年能增加1万元至3万元的薪酬。同时,通过订单收购模式,已带动全县种植香椿2万余亩,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村民在基地务工。
2008年初,彭水县政府领导带队前往广东招商引资,恰好有一个香椿芽开发项目。
2010年,在外务工的彭水人马丹强回乡注册成立了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香椿全产业链项目。
2012年,马丹强建立了香椿芽科技示范基地、重庆市首个香椿科技专家大院、加工厂以及营销中心。如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香椿种植、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要把香椿产业做大做强,还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种苗的选择上,马丹强经过实地考察,从四川大竹引进了一种名为“巴山红”的香椿苗,提升了基地的产量和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在香椿树的管护上,马丹强通过聘请专家指导,从栽植、修剪、施肥、林下间作、保温与水肥管理、树形培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护。
随后,马丹强先后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及重庆林科院合作,持续优化香椿树的科学管护,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香椿产品的附加值。如今,马丹强及其团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发明专利6件,外观专利4件,版权5件,科技成果16项。
在基地的示范引领下,香椿产业逐渐辐射到周边区县。马丹强还投资建起食品加工厂,采用技术手段将香椿芽进行冻藏、加工成香椿酱菜等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香椿产品不仅带动了彭水县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赵兴华)
香椿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