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20周年暨新时代中文学科建设发展论坛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探索中文学科建设的最新发展理念,为当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课程改革的新问题、新情境与新动向“把脉”,为进一步推动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20周年暨新时代中文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现场。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肇始于1950年建校之初的汉语教研室和1985年组建的对外汉语系,2004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以下简称“中文学院”)。目前,学校中文学院形成了“国学根柢,世界眼光”的院训,以及“国学、外语、实践、创新”相结合的特色中文人才培养体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胡登全介绍学院建设发展情况。
20周年庆祝活动上,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胡登全介绍了学院20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新起点上,学院将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打造具有川外特色的中文学科。
中文系首任系主任、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首任院长周文德,教师代表袁晶、校友代表付茂轩分别发言,回顾了他们在中文学院任教、求学的难忘经历。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致辞。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强调,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方面,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学校学科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学科。”在已取得的20年办学成果上,川外中文学科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向前发展。
专家代表李泉作主旨报告。
在新时代中文学科建设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14所高校的中文学科专家学者,对“新文科视域下中文学科的专业转型”“‘数智化’赋能:中文学科的挑战与创新”“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视域下中文学科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中文教育中的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等6个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对“中国语言文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
当天,还举行了学科建设指导会。立足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和规划,专家们就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博士点培育、智库建设、平台建设、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凝练等方面,与学院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
学科建设指导会现场。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作闭幕总结。
“多位在中文学科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和专家,通过主旨报告和学科建设指导,对川外中文学科问诊把脉、对症下药和扶持相助,我们收获良多。”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指出,此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与会专家既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如何突破学科壁垒,实现新发展;又站在国际化的视野下,思考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特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中文教育当前的理论及实践模式;更从中国语言文化教学的要义和学院文化建设的角度为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经验传导和智慧结晶,将成为川外中文学科建设道路上的“航标”。
校友座谈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20周年学生实践成果展演。
同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川外校友们通过一场校友座谈会,围绕“校友的大学、职场和成长经验分享”“新时代下中文学科人才的机遇、挑战和前景”“中文学科人才的社会实践性培养”“中文学科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等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中文学院师生还精心呈现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二十周年学生实践成果展演”,融合舞蹈、诗歌、小品、相声、演唱等各种表演形式,展现中文学院师生的风采、人才培养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