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在渝成立-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1/04 12:22:42
来源: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在渝成立

字体:

  11月2日至3日,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承办的第二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小学教育巴蜀创新年会在渝召开。

  围绕“人生·教育·责任——聚焦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主题,大会汇聚了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40多位专家学者及30余所实践样本校,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大会由开幕式、主旨报告、两个平行论坛等构成,以主题演讲、教育沙龙、专题报告、学术观察等方式,深度解读教育改革新理念,探讨创新落地新课程,并特别针对一线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了“新课堂教学工作坊”小学专场和中学专场,现场通过精品课例与专家点评,生动真实演绎新课堂,共同追寻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坐标,全面呈现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典型与发展经验。

  专家学者汇聚 深度解读“新理念”

  重庆市渝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谢东致辞。

  重庆市渝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谢东指出,渝中区立足基础教育阶段,名校名园全覆盖优势,正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好保障加快打造“十五年高品质教育在渝中”的金字招牌,建设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此次大会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期望巴蜀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动学校治理变革创新,打造更多具有渝中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办学成果;热忱欢迎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常来渝中指导交流,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晓君致辞。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晓君表示,本次大会紧扣聚焦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主题,立意深远、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此次大会可以让老师们聆听到以巴蜀小学、巴蜀中学为突出代表的重庆基础教育界,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系列积极有益的创新探索和行动实践。她强调,只要教育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民之关切,为建设教育强国自觉挺膺担当,必将在发展中小学高质量教育上昂扬向前、硕果累累。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聂延军讲话。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聂延军指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这“六力”为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他认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初心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基础是课堂教学,动力是赋能转型,保障是学校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就是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使人能够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只有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教育进入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包括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张辉武讲话。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张辉武强调,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底座”。本次大会聚焦于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出实践路径,主题非常鲜明。围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把握育人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二要对标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三要突出实践路径,不断深化改革。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荣誉顾问张世平讲话。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荣誉顾问张世平表示,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二要准确的把握新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三要着力解决影响新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注意纠偏补缺、减压释负、根治霸凌等,并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及一线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去研究,提出积极的建议。

  开幕式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宣布成立,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川、天津、陕西、山东、河南、重庆等地的中小学,与巴蜀小学、巴蜀中学共同组建发展共同体,并将以此为平台,在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教育理想、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共识、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维模式、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路径,推动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共同引领中小学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以“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学校”为主题作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指出,高品质学校的三个特征:要有高品质的生活与公共生活,强调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作为孩子生活和社会化场所的角色;是个性的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是成长型的学校,强调学校的开放性、灵活性,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通过教育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马宏以“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的课改再深化行动”为题作实践报告。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马宏指出,在90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巴蜀小学始终把“创造”与“实验”作为学校教育实践的精神气质和主要路径,在课程改革再深化行动中,以此为方法论,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规划学校战略,坚定的在“创造”与“实验”的基因中选点突破,回应国家方向,育人导向。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李潇珂以“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巴蜀实践”为题作实践报告。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李潇珂表示,巴蜀中学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学生的幸福。学校希望通过“十五年一贯制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为每一个学生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巴蜀中学强调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坚持“挖掘潜能 张扬个性”的办学特色,依托思维矩阵促进学校治理提升,以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实践样本荟萃 个性落地“新课程”

  2日下午,聚焦中小学课程改革,大会设置了两个平行论坛,从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地邀请多个先行先试的改革探索样本校,为与会人员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应用的教改实践方案。

  平行论坛现场。

  “平行论坛一”聚焦“跨学科实践创新与教研共同体建设”主题,上海市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燕,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副校长李永强,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周刘波,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李晓琦,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嘉莉先后围绕课程综合化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跨学科融合等方面作学校实践经验分享。

  教育沙龙现场。

  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任学宝,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书记、院长刘云生,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于伟利作为“学术观察专家”对本论坛进行了学术指导与引领。

  他们认为,跨学科实践创新与教研共同体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强调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构建教研共同体,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将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平行论坛二”活动现场。

  “平行论坛二”聚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主题,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执行校长张红,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校长潘南,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校长助理唐虢,上海市特级校长胡银弟、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校长苗利军,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蕊,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先后分享了一致目标、个性路径下各美其美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一线学校实践路径。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圣,重庆市教科院书记、副院长范卿泽,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晶,北京市第五实验学校校长阮守华作为“学术观察专家”对本论坛进行了学术指导与引领。四位专家普遍认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需注重顶层设计与教学创新。强调要构建连贯的课程体系,确保思政教育内容一以贯之,同时适应各阶段学生认知发展。

  开课教学工作坊 生动践行“新课堂”

  新课堂教学工作坊。

  3日上午,大会开设了八大“新课堂教学工作坊”,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思维型课堂等方面,围绕中小学语文、数学、科学、思政、生物和跨学科学习等学科和主题生动呈现了24节精品课,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重庆、四川、陕西、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10余所学校专家及名师,与参会老师们在生动的课堂现场中共生经验、集智共创,以助力教师学习借鉴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行动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次大会聚焦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刻诠释了“人生·教育·责任”的内涵与价值,展现了中小学教育在立德树人、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案例,为中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必将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再铸新辉煌。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