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四点,是重庆市铜梁区各校课后延时服务如火如荼开展之时,行走于校园间,可以享受一场“音乐会”,巴乌、钢琴、小提琴、古筝、电子琴……各种器乐之音“袅袅不绝”;逛一逛“手工作品展”,虎谱、纸浆画、竹编织品……颇具特色的在地文化和学生的奇思妙想一起见证“艺术品”的诞生;还能在球场上听篮球落地的“咚咚”声,羽毛球破空的“咻咻”声,乒乓球弹跳的“乒乒乓乓”声……
在铜梁,丰富多彩的艺体课程在延时服务的90分钟里常态化开展,这扇小窗口得以窥见铜梁对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生动回应——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美育促进五育协同融合的天然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铜梁区虎峰小学的孩子们在延时课上画虎谱。
铜梁区虎峰小学地处虎峰镇,因这一独特地名,学校深入挖掘“虎”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脸谱绘制技艺进行修改加工,开设“虎谱”课程。
每天下午的延时服务时间,虎峰小学参与美术小组的孩子们,将各种虎头图案绘制在马勺上,形成独特的“虎娃”绘制脸谱图案。六年级学生张雨诺是画“虎谱”爱好者。“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学习画‘虎谱’,一周或两到三天画一张。这个过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学到了色彩搭配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
孩子们的巧手绘出色彩明丽、造型各异的虎谱。
以延时服务与兴趣小组为依托,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作重要载体,虎峰小学还开设剪纸、习字育人、铜梁龙舞、十字绣等课程,不断挖掘其丰富的育人内涵,通过手工艺创作等形式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美育与德育、劳育同向同行。在培养学生特长的同时,也在课程中润德修身。
除了延时服务课程,铜梁区还将美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时段、全场景、全链条。
铜梁区金砂小学以音乐播撒美育种子。
铜梁区金砂小学因著名音乐家金砂而得名。走进金砂小学,可以看到形如巨鼓的韶音楼(音乐厅)、钢琴造型的行健楼(体育馆)、音符造型的花坛,浓郁的音乐气息扑面而来。
每天清晨,师生在入校广场展示台上合奏巴乌、古筝、钢琴,用乐曲迎接美好的一天;每节课前的静息时间,独具特色的班级手势舞,成为了开启学习时光的“快乐钥匙”;组建巴乌、合唱、古筝、舞蹈、形体、电子琴等社团,以音乐浸润着孩子的心灵,播撒美育的种子。
落实教育部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及铜梁区教委“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的顶层要求,金砂小学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延伸,以丰富的社团活动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为补充,把巴乌民族乐器引入课堂,打造巴乌特色学校。
“从二年级开始设置巴乌课,普及巴乌教学。目前,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奏巴乌。通过巴乌特色教育,学生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个个乐观向上、开朗自信,参加田径、篮球、跳绳等各种运动也更加积极。”金砂小学书记夏永田介绍。
铜梁二中龙舞绽放全国舞台。
铜梁二中在开齐上满艺体课程的基础上,将艺体教学、艺体培训、艺体活动有机融合,形成了“德智系于体,融于美”的特色。铜梁二中校长周有龙表示:“学校拥有10余项艺体特色项目,多次在市、区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龙舞基础与技能》被重庆市教委立项为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群舞《龙把子》摘取第十八届全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最高奖‘群星奖’。”
铜梁区开足开齐美育课程,不断浸润学生成长。
“目前,全区共发展10支学生乐队、17个戏剧文学社、52个美术社等艺术社团,共有近3万名学生参与,占学生总数的44%。”铜梁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76所中小学积极开发龙舞、手工艺等艺术特色课程,以音乐、美术、书法、戏曲等艺术课程为主体,美育课程开课率、美育活动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时均达到总课时数的11%。
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正是铜梁深入推进五育融合的具象化成果,而铜梁区搭建起的三级艺术表演平台,为外显于行、内化于心的育人实效,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
班级艺术会不定期开展。“我喜欢自己创作剧本,编排了《上课》《倒顺词儿》等小品,每次开班级艺术会,和朋友一起表演自己的作品都很开心。”实验一小四年级学生肖贵馨分享道;舞蹈、唱歌、弹奏、曲艺……金砂小学“金砂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每周班级才艺展演,在自信展示中激发孩子的艺术兴趣。
铜梁区以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为契机,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除此之外,校级艺术节在铜梁各校年年上演,一年一度的区级艺术月更是精彩纷呈,辐射近9万中小学生直接参与到艺术“盛宴”中。每年开展6—8场“月末艺术广场”校外美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课程、社团、兴趣小组、延时服务、三级展示平台……在铜梁,美育载体丰富,早已融入教育教学全链条、各环节,穿针引线般的将“五育”融合起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铜梁将继续深入挖掘龙舞、书法等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绘出一幅五育融合新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