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西部农交会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中,投资9200万元的“高山番茄有机农场项目”成为武隆区签约的3个项目之一。该协议由重庆爱臻多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武隆区签署,拟在海拔超过1200米的双河镇荞子村峡谷打造“武隆高山番茄有机农场”。
“一颗小番茄”何以能引来近亿元投资,进而撬动巨大的市场?武隆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称,武隆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出产的优质高山蔬菜闻名遐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隆人民便在槽谷地带种植番茄,历经多年技术积淀,如今更是品质卓越。
然而,武隆高山番茄种植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散户种植到抱团“出圈”的跨越,还与一支重要力量的推动密切相关——武隆区政协从入户走访、深入调研到提交“1号提案”,两年来一直在持续助推,要让小番茄成长为富民大产业。
面对面拉家常,政协委员们打消种植户疑虑
10月中旬,记者走进位于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的高山番茄谷种植核心区,只见大棚遍布槽谷,沉甸甸的番茄挂满枝头,村民幸福的笑容随处可见。
然而前些年引入公司规模化种植番茄时,当地种植户还一度心存疑虑。木根村村民黄遵庆就是其中一个:“我们担心的问题很多,比如公司进来后大棚会不会返租给村民?种子、肥料是由公司统一负责还是村民自己买?技术人员能不能保证随喊随到?如果因技术指导不到位而导致经济损失,又由谁来负责?”
针对村民的忧虑,武隆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武隆区基层委员会主委张春玉主动上门排忧解难。
她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政协委员冒着大雪来到黄遵庆家里,面对面给当地村民、种植大户算了一笔账——之前村民种白菜、土豆等农作物,每亩地除去成本后只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自行种植番茄的话,除去成本每亩地最高只有7000元收入。而如果引进公司实行大棚种植,番茄亩产可增加到5000—10000斤,加上土地出租、给公司务工等带来的收入,村民每年至少能增收10000元,而且有引进来的公司托底,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种植技术和产品销售等问题。
众多村民的疑虑逐渐打消了。
这之后,区政协又多次组织委员到村里走访种植户,协调镇政府、企业、农户召开座谈会。双河镇党委书记印克文说:“区政协和委员可是起了大作用。他们有时还不跟我们‘打招呼’,悄悄来到村民家里搞调研,所以村民有时更愿意跟他们说实话。”
“1号提案”呼吁:联动协作助推村民、企业结成“共同体”
在入户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武隆区政协摸清了打造高山番茄谷的优势与短板。在去年的武隆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快推进高山番茄谷建设的建议》被列为“1号提案”,区长参加现场办理会专题督办。
“高山番茄谷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武隆打造全国农旅融合开发样板、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会上,刘洋明委员代表农业界别介绍情况称,高山番茄谷已与40多家农文旅康养投资意向企业对接洽谈,前期硬件建设基本完成,但还存在工作专班力量待增强、规划项目可行性待提高、利益联结机制需完善等问题。
“1号提案”建议,从政策利好、发展优势、收入保障等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联动协作,加大统筹力度,通过流转聘用、返租倒包、订单种植等方式,让农企结成“共同体”,让村民实现“双收入”、吃上“定心丸”;加大市场主体招引力度,推动项目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为基础,挂牌成立专门的番茄产业研究院或中心,助推产品研发创新、专业人才聚集和招商引资。
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很快转化成一系列具体举措——
武隆区明确要建立健全产值目标、农文旅融合增值、农民和村集体增收等经济指标体系,统筹“高山有机”等品牌包装,大力推动番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以高山番茄为重点的特色高山果蔬全产业链;有序推进武隆高山番茄谷项目建设,建立起与群众、集体经济、投资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远景规划:小番茄锁定“10亿元”大目标
如今,双河镇番茄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未来三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至2万亩。
据悉,双河镇以高山番茄为核心的高山蔬菜产业年产值已达2.15亿元,全镇共实现农业产业年总产值3.35亿元。
“公司提供技术,所有番茄包回购,一般来讲番茄亩产可达1.2万斤。今年行情好,每斤番茄的批发价超过了2元。除去成本,农户每亩番茄收入至少有1万元。”双河镇党委副书记黄向华说,双河镇的番茄不仅进入了本地的重百超市和盒马鲜生,还远销四川、贵州等地。
今年8月,武隆区发布高山番茄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描绘了产业远景规划——力争实现高山番茄谷核心区种植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年产值8亿—10亿元的目标。
武隆区政协主席卢鹏飞表示,区政协将继续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产业链融合提升、农文旅融合提升、品牌升级、数实融合提升等4项行动计划建言献策,大力助推武隆农业产业化、品牌化高效发展和旅游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