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民营经济为“千年荣昌”注入发展新活力-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10/14 12:36:45
来源:新华网

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民营经济为“千年荣昌”注入发展新活力

字体:

重庆荣昌城市风貌。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0月14日电(刘磊)初秋时节,重庆市“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荣昌区,只见各产业园内建设工地、生产车间一派火热景象。

  荣昌取“繁荣昌盛”得名,雅称“海棠香国”,距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建县已有1200余年历史。

  老地方,新发展。近年来,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点城市的荣昌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稳定发展的热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到“新兴工业区”,再到“全市工业大区”的快速跃升。

荣昌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营者在办理业务。新华网 刘磊 摄

  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企业

  擦亮“123456”营商环境品牌

  驱车从“荣昌东”高速出口下道,就到了荣昌国家高新区辖区。这里是荣昌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几乎与城区面积画上了等号。

  在这里,开办一家企业最快只需1天时间。这是如何做到的?在荣昌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能找到答案。

  去年11月,荣昌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投用。

  荣昌相关职能部门将30项行政审批权力、45项政务服务权力下放至高新区,高新区将其中59项涉及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59项事项,集成梳理“企业开办、用地取得、工程规划、施工手续、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不动产登记、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惠企政策兑现、企业简易注销”等1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件,企业从签约拿地到建成投产全过程,都可在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以“企业开办一件事”为例。过去,需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办理营业执照,需到公安局窗口办理印章、门牌号,需到人力社保局窗口开通社保,需到发改委窗口办理投资备案,需到税务局窗口办理税务登记证。现在,企业只需到企业开办窗口提交企业开办申请和相关资料,就能一次性办完所有事项,大幅减少了办事流程和办事时间。

  “近年来,我们通过荣昌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高新区的事在高新区办’,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企业,杜绝了企业办事多处跑、重复跑、重复提交资料等情况。”荣昌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让企业只专注于生产经营的事,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持续擦亮荣昌“123456”营商环境品牌。

  据介绍,“123456”营商环境品牌,“1”即来了就是一家人;“2”即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3”即尊重企业家、尊重投资人、尊重纳税人;“4”即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5”即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6”即不把自己当成官、不随意对企业说“不”、不当“二传手”、不事不关己、不“本本主义”、不夹杂个人私利。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荣昌区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78899”的格局——即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99%的市场经营主体均由民营企业创造,撑起了荣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梁。

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内线路板生产线。新华网发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川籍企业成为投资荣昌生力军

  荣昌位于川渝两省市交界处,有重庆“西大门”之称。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成渝两地对要素的吸纳能力大于其溢出能力,加之两地相距较远,其辐射能力不及预期,反而致使两地间的中小城市发展乏力。

  2020年1月,中央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让荣昌意识到成渝两地发展将由“背向发展”进入“相向发展”阶段,“拔河效应”将被“抱团效应”所取代。

  思路一变天地宽。过去不东不西的短板,如今变成左右逢源的优势,也让企业纷至沓来。其中川籍企业成为投资荣昌生力军。

  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就是川渝合作结出的一个硕果,由重庆瑜瀚电子科技与四川绿然集团联合打造。

  这段时间,新入驻园区的重庆联森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市捷德电子有限公司、重庆高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忙生产、赶订单。

  “从落地荣昌到投入运营仅用了半年时间,我们对荣昌的营商环境非常认可。”重庆联森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副总经理刘丹介绍,园区按照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目标,不断加强电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为企业提供全程贴心的服务,让众多电子电路企业能放心、安心入驻园区。目前,园区成功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57家,生产型企业37家,建成投产23家;2023年生产线路板1200万㎡,产值60亿元。

  这些年,川渝合作在荣昌遍地开花。几年前,四川华派生物重组荣昌澳龙生物、永健生物,并计划投资30亿元在荣昌建设禽苗生产线。今年,艾珀耐特、爱森堡酒瓶等一批川籍企业在荣投资项目建成投产……近3年来,荣昌累计签约川渝来荣投资工业项目约90个,合同金额约500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是荣昌的最大机遇、最大政策红利。”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内大屏幕实时显示全国各地生猪交易数量等数据。新华网发

  创新引领 人才驱动

  “老产业”做出新增长

  在荣昌,流传着一句“荣昌猪比荣昌人出名”的玩笑话。这里出产的“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

  跳出传统生猪养殖的局限思维,近年来,近些年,荣昌大力促进品种、品质、品牌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条集资源保护、商业育种供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医药、生猪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以荣昌猪为核心的畜牧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走进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各地生猪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数据。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畜禽产品大市场,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方式,破解了传统交易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不自由、中间环节长、品质难保证等弊端,如今已实现交易额1000亿元。

  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的运行,让荣昌掌握了海量全国生猪养殖、交易、流通的数据信息。当地顺势建设了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聚焦“猪生产、猪金融、猪交易、猪监管”,服务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小养殖企业、个体养殖户降本增效,也为国家生猪产业宏观调控、疫病防控、监测预警和稳产保供等提供决策参考。

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图为拉坯环节。新华网发

  不只是“荣昌猪”,荣昌还有“荣昌陶”“荣昌折扇”“荣昌夏布”几张叫得响的招牌。荣昌区“陶器烧制技艺”“夏布织造技艺”“制扇技艺”也是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荣昌,制陶、制夏布等“老传统”“老技艺”也衍生出一批传统民营经济,但长期处于小、散状态。

  近年来,当地面向市场,创造性激活文化资源,擦亮传统非遗文化名片,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在制陶产业方面,帮助有条件的制陶企业引进技术和装备,从工艺陶向建筑陶、工业陶延伸,支持制陶作坊与非遗传承、文创产业结合。目前,荣昌现有陶瓷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0家,2023年,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32.59亿元,同比增长22.87%。

  今年6月,荣昌发布了《加快集聚荣昌国家级非遗人才十条措施(试行)》,以加强荣昌非遗人才培育与引进,激励人才落户荣昌,推动荣昌非遗产业发展。

  荣昌陶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嘉佳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高学历人才参与荣昌陶创作,为传统技艺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荣昌还发布了原创歌曲《来了就是一家人》。歌曲唱道:千年荣昌拥抱您,来了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心贴心手挽着手砥砺前行……

  “都说产业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我觉得天时地利加一起都不如人和。人和百业旺,相信只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动力十足。”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说。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