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巫山县聘请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亮博士为县人民医院“博士工作室”首席专家。
据悉,陈亮及其团队将通过选派常驻专家驻点帮扶、定期坐诊、带教查房、疑难手术会诊、学术交流、科研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巫山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能力,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陈亮团队进行手术。
优质资源下沉 让群众更有“医”靠
“博士工作室”挂牌第二天,陈亮团队就为一名因车祸导致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成功完成了手术。
“当时患者排尿困难、左下肢不全瘫,经检查发现是碎骨压迫神经导致的。”陈亮说,在和团队成员讨论后,为患者进行了腰椎骨折切开复位+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顺利。
巫山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进行会诊。
自2017年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以来,巫山县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其中,肿瘤血液科的发展尤为突出,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2017年,医院成立肿瘤放疗中心;2022年,肿瘤血液科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当地肿瘤患者提供了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家住县城高唐街道的邓先生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今年4月底,邓先生因肠道不适到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直肠恶性肿瘤。
“我当时以为只有主城的大医院才治得了。”邓先生说,平复心情后,自己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得知,以目前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按分级诊疗要求,自己在巫山县人民医院就可以进行治疗。
在进入巫山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后,科室副主任医师谭香武、主治医师毛海林、放疗医师宋伦云通过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邓先生制定了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经过三个多月,有效控制了肿瘤发展,达到了手术保肛预期。
医护人员进行查房。
近年来,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坪医院、重医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医院常驻专家驻点帮扶、专家临时指导、进修人才培养的具体帮扶措施下,巫山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于今年成功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新技术166项,依托医联体单位的资源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合作交流,提升了救治效率,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 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医联体建设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如今,从开展医联体建设,再到推进县域医共体,巫山县深化医改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个,县级公立医院3个,其中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县中医院启动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甲复评;乡镇(中心)卫生院24个,其中成功申报大昌、官渡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成功创建7个甲级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民营医院12个,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292个。近年来,巫山县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深化合作共建、推动医防融合,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不断升级。
下派医生进行手术。
“县城来的医生在镇卫生院就给我把手术做了,实在是太方便了。”家住巫山县官渡镇康王村的王大妈表示,前段时间因为腹部疼痛被查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在官渡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下派的外科主任、主治医师陈林为她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省时省力,节省费用开支,还方便家属陪护。
官渡镇康王村距离巫山县城60公里,以盘山公路为主,群众看病来回一趟需要三个多小时。以前,因为学科人才匮乏,面对群众的就医需求,官渡镇中心卫生院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自从2019年起成为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成员单位后,这一状况得到改变。
包括陈林在内,目前,县中医院已累计为官渡镇中心卫生院下派管理人才3名、临床骨干11名,完成门诊、住院1.3万人次,手术86台次,指导开展了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老年人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等10余种新技术,开展多次教学讲座培训。同时,官渡镇中心卫生院还选派5名骨干到县中医院进修学习,切实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
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随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患者像王大妈一样切身感受到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有效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切实提升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的便利度和服务质量。”巫山县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苟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