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建成250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
没有臭气扰民、果蔬垃圾100%就地资源化利用、消费环境媲美商超,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点……很难想象,这是曾经臭气熏天、垃圾成堆的石灰市菜市场。
变化源于渝中区创新探索“无废菜市场”建设,全面提升石灰市菜市场品质,只留“烟火气”,不留“恶臭气”。
石灰市菜市场的改变,是近年来重庆迭代升级“治废”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高标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积极打造“无废单元”、建设“无废细胞”的缩影。
如今,重庆已建立“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建成250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涵盖衣食住行各领域。
高标准构建全域“无废城市”共建格局
9月,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黔江高新区环保产业园,一座现代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开足马力生产。
于去年底投用的黔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武陵山区发电功率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每天700吨,年发电量4000万度以上。
将垃圾转化为财富的,还有黔江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
该处理中心采用高温厌氧工艺,将餐厨垃圾转变为清洁天然气和生物柴油,年产天然气250万立方米、生物柴油2700吨。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均是黔江“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黔江产生的废物少了,资源多了,城市生态颜值和绿色发展指数迎来了“双提升”。
“我们制定了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指南,成为全国第二个建立‘无废指数’指标体系的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向霆介绍,重庆重点聚焦“无废城市”建设中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塑料治理、节能降碳、群众获得感等领域,筛选7大类15项指标,构建重庆市“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巴南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街)、村三级废弃农膜回收网点100%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580万元,回收废旧农膜230吨,回收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
垫江探索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乡村废弃学校、废弃砖厂等闲置设施,在沿山乡镇、产粮大镇、高速高铁沿线乡镇布点建设秸秆收储(加工)中心,形成年收储(加工)秸秆3.5万吨的能力,秸秆综合利用率从85%提升到91.4%。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重庆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等民生指标纳入“无废指数”,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成果的典型案例,高标准构建全域“无废城市”共建格局。
以“无废城市”建设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从源头减少废硫酸年产生量2000余吨,废硫酸回用率达到98%以上,每年产生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长寿区实施川维化工废硫酸循环利用典型项目,突破了重点产废单位危废处置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的环保瓶颈,不断提升危险废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水平。
2021年,川维化工投资1.2亿元建成一套处理能力为每年3.5万吨的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至今累计处置废硫酸约6万吨,极大补充了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料硫酸。
南岸和潼南两家企业通过反复试验,累计“点对点”资源化利用废脱硝催化剂6万余立方米,每年产生经济价值2000余万元。
“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指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一家单位产生的某种危险废物作为另外一家单位环境治理或工业生产的替代原料使用,利用单位则不需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向霆介绍,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可减少废弃物产生量、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还能降低生产、处置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自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6.77%,高于全国的57%;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至每万元0.33吨,低于全国的每万元1.02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1.1%,高于全国的55%。
“我们通过‘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能力。”向霆介绍,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国领先。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44%,高于全国88.1%的平均水平;2023年共回收废弃农膜1.3万吨,回收率达到94.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无废城市细胞”涵盖衣食住行各领域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生活。”向霆表示,目前重庆已建成250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涵盖衣食住行各领域——如“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旅游休闲区”“无废酒店”等,不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校为例,该校着力打造绿色、“无废”校园环境,在全校教师中推广绿色办公,使用电子文件;鼓励、引导学生使用废旧报纸作书皮包书,不使用塑料壳;所有教职工、学生自备水杯,减少一次性纸杯使用率;校内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减少污染。
而渝商国际大酒店从减少能源消耗、严格执行禁塑令、提供绿色消费等多方面入手,倡导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酒店不主动向住店客人提供一次性用品,取消塑料封套、塑料擦鞋盒、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洗衣袋,积极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替代品,客房用纸和卫生用纸最大限度使用环保再生纸。
万州创建了首艘“无废游轮”,船舶生活污水通过固定污染物接收设施排入陆域市政污水管网,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完成‘巴渝治废’应用开发,着力完善多跨协同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向霆介绍,重庆还将开设“无废城市细胞”在线申报、评估、认定、公布应用,及典型渣场尾矿库环境风险防范在线视频监控、“无废指数”等应用场景,实现场景多跨融合,推动点上创新、线上创建、面上推广,助力实现全域“无废”。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数读重庆“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 聚焦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塑料治理、节能降碳、群众获得感等领域,筛选7大类15项指标,构建“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工业废物处理
■ 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6.77%,高于全国的57%
■ 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至每万元0.33吨,低于全国的每万元1.02吨
■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91.1%,高于全国的55%
生活垃圾处理
■ 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100%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 资源化利用率达86%
■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国领先
记者陈维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