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因“绿”而生 美丽重庆向“绿”而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09/10 20:04:18
来源:新华网

改革因“绿”而生 美丽重庆向“绿”而行

字体:

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新华网发(刘华民 摄)

  新华网重庆9月10日电(李海岚)在这座山水交融的城市里,绿色不止是点缀,也是城市追逐的底色。

  从嘉陵江畔到长江之滨,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里,是重庆,一座正在向“绿”而行的城市。

  近年来,重庆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美丽重庆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重点工作,全面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推动生态治理系统重塑,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重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网发(唐东 摄)

  一份份高分报表助力重庆“美丽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将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成效清单”,努力交出了一份份生态环境高分报表。

  在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中,去年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今年截至8月优良率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长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去年优良天数325天、无重污染天,今年截至8月PM2.5浓度31.8ug/m³(同比下降9.9%),优良天数220天(同比增加3天);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为进一步强化限塑减废协同治理,重庆各区县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截止7月底建成“无废城市细胞”2548个,继浙江之后全国第二个发布“无废指数”,去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1%,回收利用废塑68.9万吨,农膜回收利用率提高到94.1%。

  在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方面,重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514公顷,新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0.5万亩,治理提升“两江四岸”57公里。建成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107个,治理农村黑臭水体87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61.8%。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累计发现问题2155个、整改完成2131个。建成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40个,升级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计野外回归崖柏3200亩。抓实长江十年禁渔,监测鱼类较禁捕之初增加1倍以上。全市生态质量指数达66.85。

  同时,重庆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新建国家绿色工厂54家、绿色园区4个,累计分别达到133家和12个,绿色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73.1%,碳市场累计交易5128万吨,低碳城市试点成效居中西部首位。

  这一系列改革不仅让重庆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游客打卡美丽的重庆蓝景观。新华网发(黄进 摄)

  一个个生动案例展现重庆“绿色”实践

  在重庆向“绿”而行的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绿色实践案例正在不断涌现……

  在垫江县,环保部门创新运用“经济+考核”手段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通过建立跨镇街的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和污水处理设施进口浓度补偿机制,垫江县对26个镇街的48个监测断面和52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进水COD浓度精准监测,实施以来19个镇街补偿县财政1328万元,推动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达标率由40%提升至75%。同时建立起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激励考核资金池,按照“60%以建代补”和“40%达标奖励”分配,新建三四级雨污管网375公里,完成52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场镇生活污水全收集。

  秸秆禁烧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难点之一。双桥经开区聚焦这一难题,按照“分区管控—网格收运—企业加工利用—农户换肥”流程,划定了不同的管控区域,组建7人24小时防火队,修建配套设施秸秆初加工厂2座、临时堆放场33个及配套田间池33口,依托本地污泥处置中心及2个养牛场,实现秸秆垫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三化”利用,收获有机肥实施“秸秆换肥”计划,多措并举构建起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年消纳秸秆6万余吨。体系建设以来,取得了助企降本20余万元、促农增肥200余吨、空气提质增优“三重效益”。

  在长寿经开区,“无废园区”建设有效推动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园区的每一项决策都紧扣生态脉搏,从源头上严格管控项目准入,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拒绝高污染、低效的传统产业,2023年一票否决项目4个,涉及投资1.27亿元;园区内七大产业集群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副产物和废弃物实现再利用;同时,智慧监管平台的建立,让环境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目前长寿经开区56家重点企业接入关键点位视频监控405路,水电气计量设施及重点环保参数信号655组,道路视频157个,企业视频1258个,实现了对危险废物全过程的无缝监管。

  无论是垫江县创新运用“经济+考核”手段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双桥经开区妙解秸秆禁烧难题,还是长寿经开区推进“无废园区”建设,这些鲜活的案例不仅见证了重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更彰显了这座城市在美丽中国建设征程中的先锋姿态。

重庆市合川区文峰塔滨江公园。新华网发(熊良伟 摄)

  一个个改革目标彰显重庆向“绿”而行的决心

  绿色发展脉络清晰可见,美丽重庆建设步履不停。

  未来,重庆将完善支撑美丽重庆建设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致力于打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具体来看,重庆将以“九治”为抓手,系统推进治污减污改革攻坚。在“治水”方面,建立污水溢流直排监管治理机制以及黑臭水体管护长效机制等;“治气”方面,聚焦空气质量提升,建立精准治理机制,优化生活源污染治理体系;“治土”方面,健全耕地污染防治机制、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机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统筹防治机制;“治废”方面,健全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机制,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综合利用;“治塑”方面,健全快递包装、商务、农业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机制;“治山”改革攻坚方面,健全矿山生态修复巡查检查机制,加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监管;“治岸”方面,健全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机制,完善港口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制度,完善事后监督执法机制;“治城”方面,制定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健全市级部门建筑垃圾产生信息共享和处置协调机制;“治乡”方面,健全农村黑臭水体闭环治理机制,探索适合巴渝乡村特点的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此外,重庆还将持续完善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降碳增长为目标,全面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重塑现代治理体制机制,推进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体系,推进督察问题整改;着眼城乡建设,打造市域整体大美;健全政策体系,支撑美丽重庆建设,奋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

  重庆,这座美丽的山水之城,正以其坚定的步伐,向着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方向迈进。在这里,每一抹绿色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片蓝天都见证着这座城市向“绿”而行的决心。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