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答”解码梁平护林防虫新路径-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09/09 10:11:31
来源:重庆日报

“三问三答”解码梁平护林防虫新路径

字体:

国家储备林及改培现场 摄/高小华

梁平区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作业现场

  青翠无垠、绿意盎然,是健康松林应有的色彩。然而松材线虫病的扩散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成为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道棘手难题。

  近年来,梁平区紧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深入贯彻国家林草局安排部署,全力落实重庆市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工作,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控思路,实现松材线虫病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疫情发生小班、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连续3年“三下降”,交出一份有效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高分答卷,为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战略调整提供了“梁平实践新路径”。

  “松树之癌”,防治难在哪里?

  去年4月,重庆发布第3号总林长令,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确保到2025年底如期完成《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提出的目标。

  松材线虫病又名松树萎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毁灭性病害,也是目前对国内森林危害最严重的林业检疫性病害。

  “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萎蔫病被称为‘松树之癌’,健康的松林一旦被松材线虫病侵袭,就会呈现‘红绿相间,状如山火’的画面,这也意味着松林正濒临死亡。”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速度快、潜伏时间长、监测防治难等特点。即便在严加防范的黄山、武夷山等风景名胜区,也未能阻挡住松材线虫的入侵。一旦染上松材线虫病,松树从发病到死亡,有的竟不到40天时间。

  据了解,自2001年松材线虫病传入重庆市以来,由于全市松树纯林面积占比过大(约占乔木林面积的50%)、松褐天牛分布广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频繁的经济活动,导致松材线虫病传入后迅速扩散蔓延。截至目前,全市有县级疫区30个、疫情面积157.88万亩,疫情已影响到三峡库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松林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森林蕴藏的巨大效益和综合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威胁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面对困扰林业发展达数十年之久的难题,如何通过科学精准防控模式,寻求有效解决途径,全面提升松林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重庆林业要攻坚破题,也是全国林业的重要课题。”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勇挑重担,梁平如何破解难题?

  去年12月1日,疫木除治人员随梁平区林业局工作人员来到双桂街道的黄泥村山区,只见悬崖峭壁,荆棘丛生。“一大清早就得进山,带足饭菜和饮用水,一干就是一整天。”承包除治任务的施工队负责人胡光明说,除治小组每6人一组,根据病害木、风倒木、雪压木的多少,或单组行动,或多组联合行动。

  松材线虫病防治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2017年,梁平被国家林草局公布为松材线虫病疫区,经过综合防治,疫情发生区域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6月,国家林草局批复同意在梁平区开展重庆市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工作,试点面积达2万亩。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梁平区林业局抢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采用“抚育间伐+补植”“带状采伐+更新”“防火通道+生物隔离”等林相变革“手术”,对2万亩马尾松林进行系统改造,全力筑牢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屏障,守护好绿水青山。

  “通过实施‘两带手术’,优化林分结构,丰富林相层次,重塑森林资源承载的‘水库、粮库、钱库和碳库’等多重功能。”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梁平区将2万亩马尾松纯林划分为“保留带”和“改培带”,保留带内按照去弱留强、去病留壮、去松留杂的原则进行科学间伐,降低森林郁闭度;改培带内保留健壮马尾松和阔叶树,致力于培养成大径材。对松材线虫病发生严重、病枯死木多的林分进行块状采伐,补植珍贵乡土树种、彩叶树种和防火树种等,降低马尾松比重。

  截至目前,全区按照改培带保留郁闭度0.2以上,保留带保留郁闭度0.5以上的采伐强度,开展了带状改培0.36万亩,保留带间伐1.33万亩、抚育性采伐0.31万亩,试点区域内马尾松比例降低了40%,种植珍贵树种和彩色树种1.69万亩,明显改善了林相和林分质量。

  此外,梁平区多管齐下打好治理“组合拳”。如,完善“月周日”工作调度,压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推动现场办公,梁平区林业局分管领导包镇、中层干部包村,靠前指挥、现场协调解决集材道修建、木材采伐运输、施工安全等各类问题;实施四方监管,重庆林投公司、梁平区林业局、项目监理、镇村四方抽调50多人作为代表常驻现场,对试点工作全过程采取全天候“陪伴式”作业;实现全程管控,坚决杜绝松材线虫病疫木出现“跑、冒、滴、漏”等问题。

  多方兼顾,如何答好“林改四问”?

  走进梁平区东山林场成片的储备林里,千亩梁平甜茶基地引人注目。“梁平甜茶既可以做茶,又可以入药,被誉为‘树上的虫草’。”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林下种植甜茶,既丰富了国储林物种多样性,又让林相景观得以改善,还能助农增收。

  林下种植甜茶成为梁平区抢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答好“林改四问”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梁平区林业局积极探索松材线虫病疫情综合防治、疫木无害化处理与安全利用、马尾松林改造培育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走出了一条“变疫情之林为森森不息,变针叶纯林为混交杂林,变疫木废材为生态原料,变政府投入为多元投入”的综合变革之路,拓宽了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转换路径。

  完善集体林权保护制度,解决“山要怎么分”的问题。梁平区重点聚焦解决林权四至不清、地类重叠、证地不符等历史遗留问题,实行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推进“三材处理”,解决“树要怎么砍”的问题。梁平区一方面以郁闭度作为重要指标,实施林相变革“手术”;另一方面通过改培采伐疫木6万立方米,将主干旋切成薄片后加工成生态面板,废材和枝桠就近粉碎后作为林下种植培养基和生物质燃料,既解决了传统疫木燃烧处理带来的生态环保问题,又形成了粉碎、削片、生物颗粒、生态面板加工等全产业加工链条。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单家独户怎么办”的问题。试点工作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盘活了集体森林资源和基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获林地流转租金100余万元,带动周边林农务工8万人次,增加务工收入1333万元,发放采伐分成194.7万元,实现木材加工产值4000余万元,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探索了森林经营投入多元化,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试点由重庆林投公司利用国开行贷款资金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国企为平台,通过再招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了木材加工、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实现了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产业链条完整化。

  数说>>>

  梁平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

  2020年至今,病死松树由5987株下降至3567株,下降率40.42%;疫情小班数量由2065个下降至1536个,下降率25.62%;发生面积由11.38万亩下降至8.23万亩,下降率27.68%。疫情发生小班、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连续3年“三下降”。

  王琳琳 孔德虎 李启立 图片除署名外由梁平区林业局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