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开展大足石刻修复工作
重庆医科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黄爱龙教授在与学生交流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最美教师赵计平教授在指导学生
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刘希娅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筑牢教育强市建设之基,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响应时代需求,回应人民期待。近年来,重庆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市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师资建设投入,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走心之举,让关爱教师、尊师重教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的“暖心包”、精心从教的“定心丸”,引领全市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用过硬的专业能力、渊博的知识水平、深沉的仁爱之心,点亮万千孩子的希望……
下好“引育留”先手棋
壮大优秀教师队伍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奋跃发展,求贤至上。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及了30余次人才、专家等字眼,彰显了对人才的重视。
巴渝大地上,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近年来,重庆精准发力,广开门路引才、悉心倾情育才、优化生态留才,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汇聚起磅礴的人才力量。
外引活水,带动人才增量,释放聚才磁场效应。
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高校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2023年,重庆首次高规格召开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提出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好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磁场效应”,我市高校引进院士1人,新增选院士2人,在渝高校院士达到18人;教育系统新增的国家级人才不断涌现,国家级人才空前聚集。
内育英才,盘活人才存量,壮大名优教师队伍。
在培育中小学名师名校长方面,重庆不断扩大培养规模,通过国培和市培项目,每年培训区县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5000名左右。优化实施重庆市卓越校长工程中新合作培养计划,升级实施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力度,培育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师团队。
在打造职业教育名师名匠方面,我市完善职业院校名师名匠推荐、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培养体系,遴选一批校企共建的培养基地,采取工作坊等培养形式,承担名师名匠高端化、特色化、项目式培养任务,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铸就高等教育创新之师方面,重庆支持高校引进博士充实教学科研人员,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发挥好国家和重庆市重大人才计划的引领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
建强团队,激发人才活力,形成雁阵梯队。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入选国家级团队12个、市级团队35个,全国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0人。评选一批巴渝学者和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建立市级以上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44个……
如今,名师名校长培养规模扩大,一大批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高水平教师团队层出不穷,形成了“领雁高飞、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提升“管改评”新能效
激发教书育人活力
“学校越办越红火,孩子们上学不用去远方,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乡村教师像邮递员一样,把自己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所在学校”……
城乡教师交流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这是巴南区推动以“区管校聘”为核心的教育综合化改革取得的实效。作为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巴南区因地制宜、统筹使用,“盘活”了教师资源,迅速带动一批相对薄弱学校成长为新兴优质学校。同样,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的云阳县,自2023年入选以来,积极探索深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逐步培养造就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巴南区、云阳县的生动实践是我市大力推进“县管校聘”的一个缩影。2020年,市教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正式启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管理体制,创新政策措施,改进评价机制,优化师资调配,明确县管“管什么”,促进教师“流得动”,助推教师“干得好”,确保教师“配得强”。
几年间,城乡教师队伍规模结构得到有效调整。2016—2023年,我市在小学学生人数总体略微下降的趋势下,小学教师队伍规模却由12.3万增加到13.83万,特别是城区学校教师队伍规模得到不断强化,城乡优质师资均衡发展成效初现。2022-2023学年度,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17513人,教师交流比例为26.6%,其中优质学校、城镇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的比例为23.5%。
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回应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关切和期待。我市挖潜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和深化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改革人事管理,编制总量统筹使用,专技岗位结构定向优化,教师职称申报条件全部更新。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建立“渝悦·数智强师”教师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应用系统,为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教师评价改革,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聘期评价和长周期评价,以创新能力、实绩、贡献、效益“论英雄”,激活人才发展内生动力。
健全完善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机制,提高教师管理效能,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极大地焕发出巴渝师者奋发进取的激情,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送出“助补减”暖心包
优化教师工作环境
想教师所想,解教师所忧,为教师赋能,促教育提质。
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对教师的重视,体现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行动中。
国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制度文件,细化40余条具体任务举措。重庆构建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学校积极参与的教师工作格局,着力推动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足额保障教育经费,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努力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应教师之盼,健全投入机制,落实教师待遇保障。
健全市、区(县)两级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的联动机制,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实行综合统筹,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切实保障教师待遇。
念教师之需,推出补助措施,让乡村教师留下来稳得住。
加强乡村学校教师支持保障,对新录(聘)用到乡村学校的高校毕业生高定1-2级薪级工资,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11个区县乡村教师享受最高510元/月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8万名乡村教师平均享受370元/月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
察教师之虑,帮助教师“减负”,令教师教书育人心无旁骛。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我市2020年就出台《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文件,围绕“减、合、建”三个关键字,聚焦“学校、校长、教师”三类主体,探索构建“1+1+4”的教师减负工作机制,从减少督查考评事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各类报表等方面着手,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减负系列行动。将教师减负纳入市委督查重要内容,努力让教师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安心从教。
保障有力度,回应“师之盼”。关爱有温度,关照“师之念”。减负有“治”度,提升“师之效”……巴渝师者带着岗位上的幸福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在从教“好氛围”里创造更多教育“好风景”。
营造“选树宣”好氛围
厚植尊师重教文化
在巫山的一个村小教学点,有一位“95后”年轻教师庄济宇,他用音乐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在开州区关面乡中心小学,教师石文平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带着他们眺望诗和远方,敢于有梦,勇于追梦。
师者微光,打动人心。巴渝师者的故事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走向全国各地,走进读者心里。传递了重庆教育的正能量,提升了社会对教师队伍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尊师重教的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如何尊重?一系列行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尊重意味着“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环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每年至少要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让教师队伍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怀。
尊重意味着“看见”,抓好先进典型选树。今年以来,我市在大中小学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先进教师中选树典型,十余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学习强国”、人民网客户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持续宣传,更多优秀老师被看见。
尊重意味着“肯定”,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我市健全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开展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组织开展教师代表看望活动,为教师安心从教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生活工作环境。
高远的视野、务实的行动,深厚的情怀写下尊师惠师强师的时代答卷,绘就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丽蓝图。在已然开启的新征程中,重庆教育将再次雄姿勃发,扬帆起航。
数说>>>
高层次人才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引进院士1人,新增选院士2人,在渝高校院士达到18人,聚集了一大批海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人才。
人才培育新突破
◉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全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20人、全国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0人。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7个,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21个。
◉2024年,我市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6个、全国模范教师17人、全国优秀教师2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
教师待遇强激励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落实乡村教师岗位补助超7亿元,惠及乡村教师8万余人。各区县均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
教师培训增实效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培训包括高校教师、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优秀校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6万余人次。
王小寒 图片由市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