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学英语……孩子耍手机刷卡充值上万元 这个“锅”谁来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09/09 07:54:23
来源:重庆日报

玩游戏、学英语……孩子耍手机刷卡充值上万元 这个“锅”谁来背?

字体:

  暑期熊孩子闯祸的事还真不少,近期,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梳理了“人民来信”融媒交互应用平台近期收到的家长投诉,发现孩子乱玩手机乱充值,由此给家长带来损失的事还不少。

  看到账单 家长懵了

  “不是这次给朋友随礼,我都不晓得微信钱包里少了这么多钱!”近日,吉林陈女士就向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反映称,自家10岁儿子,在其不知情情况下,向微信小程序游戏充值超过15000元。

  陈女士的儿子小勇(化名)是一名小学生。暑期,陈女士多次带着儿子走亲访友,为防止儿子调皮乱跑,她拿出手机,让孩子在一旁安静玩游戏。

  7月7日,陈女士去参加朋友宴席,准备随礼时发现微信钱包竟显示余额不足。查询账户明细才发现,7月1日至7月7日,账户以微信支付的方式,连续上百次向一游戏公司充值消费,总金额超过15000元。其中最高一笔超过600元。

  看到账单,陈女士懵了,这才想起手机解锁密码和微信支付密码是相同的。

  回到家,小勇向父母交代,他玩的是一款名为“三国吧兄弟”的微信小程序游戏,界面多次跳出输入密码,他以为是手机解锁密码,便输了进去……

  儿子只有10岁,是未成年人。发现情况后,陈女士通过游戏界面查到,该游戏账号主体为重庆煌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她试着联系游戏客服,却只得到系统自动回复。接着,她又通过微信页面,提交未成年人消费退款申请,被驳回。

  无独有偶,张先生不满8岁的儿子暑期玩手机时也遭遇了陷阱。不过,这是一款名为“ABC Reading”的免费学英语App。

  “孩子先在App看视频学英语,很快,视频弹出购买页面,孩子试了几次后,成功破解了我设置的支付密码,扣款898元。”扣款后,张先生赶紧跟商家客服联系。客服称,这是数字化虚拟内容,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考虑到用户售后体验,才申请退款,但需扣除一个月的费用96元,退还802元。

  “孩子不满8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不能全额退款?”张先生表示,该款App打着“暑假免费学”的旗号,吸引孩子们点击进入,却又弹出页面让付费。他已向商家所属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投诉。

  记者调查 陷阱多多

  记者对两起投诉都进行了调查。

  接到陈女士投诉,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入“三国吧兄弟”,建立游戏账号时发现,该游戏并未要求玩家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等信息,便可创建角色开启游戏。

  并且,游戏中会自动跳出充值提示,点击后进入付款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充值。

  在游戏界面,记者尝试在线联系客服,对话框均为系统自动回复。记者又通过爱企查了解到,重庆煌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被标识为:经营异常,且预留电话为空号。

  记者向该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反映。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经现场核查,重庆煌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违反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实施信用惩戒。至于家长遭受的损失,他们也无能为力。

  记者体验免费学英语App发现,正如张先生所说,观看一小会儿,就会弹出“暑假免费学”页面,点击“立即开通”后,会跳转到付费办年卡的页面。退出后,页面还会出现“暑假免费学”,可点击后,又会跳转到付费办年卡的页面。

  对此,厂商客服回复记者称,虽然家长反馈是小孩操作,但的确有操作购买行为,家长也有监护责任,且产品是虚拟的,一旦购买就生效,一般不会进行退款,考虑到具体情况,只扣了当月费用,其他费用都退还了。

  不过,在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以及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下,商家最终向张先生全额退款。

  律师说法

  充值行为可视为无效

  针对游戏充值,北京大成(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聂炜昌指出,若父母发现小孩的充值行为未经同意,有权向游戏公司主张合同无效,要求退还已充值的款项。

  聂炜昌说,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服务时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像前文所述的“三国吧兄弟”游戏,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登录,不仅没有要求实名制登录,而且没有对未成年人的使用进行限制,显然违反前述规定,家长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游戏公司退款。

  聂炜昌还指出,监护人应该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进行必要约束,不要将自己的账户、支付密码等信息告知未成年人,不要将支付密码的设置和锁屏密码设置雷同。如果发现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没有落实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等制度,也没有对未成年人消费进行提示的,可以向网信、新闻出版、公安、民政、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同时,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对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多个平台进行体验后发现,多个平台都有青少年模式,可设置不同的年龄段。设置后,孩子上网仅可订阅账号、观看视频,无法进行直播、打赏、评论、购买、投币等功能。即便删除后重新下载,也会跳转到青少年模式。

  值得提醒的是,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玩手机时,请在多个平台设置青少年模式,初次输入密码时避开孩子,放弃简单数字和字母,可叠加数字、字母、标点符号等,并定期更换,以免孩子破解。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朱婷 实习生 代雨洁 王奕轩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