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视患者为亲人,患者把他当恩人。”在重庆云阳县,有位深受乡亲尊敬的精防医生。
20年来,他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所热爱的精防事业,为给患者送去关爱,常年坚持入户看病,变“坐诊把脉”为“上门巡诊”,进山送医12万多次,足迹踏遍42个乡镇街道、480个村社。
宋国云,1963年6月出生,原云阳县精卫院公共卫生科医生。堆满半间屋子的病历档案记录、两部手机和一台电脑里留存的2万多张珍贵照片,见证了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曾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
主动请缨:让患者家门口“有医靠”
宋国云查找患者档案。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弱势群体。2005年,云阳启动对精神病患者线索调查,宋国云是核心成员。调查中,宋国云发现,每位患者背后,都有令人心酸的往事。
2006年,云阳实施送医下乡民生项目,着力解决农村严重精神病患者缺管和看病难。“这是一项好事。”单位缺人手,宋国云第一个报了名,成为患者居家康复的“专职保姆”,负责全县精神疾病公共卫体系档案建立、过程管理。
“帮他们战胜病魔,早日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生活。”从下乡的第一天,宋国云便立下铮铮誓言,要让患者在“家门口”病有所医。
护佑健康:送医送药路上“拼命郎”
宋国云进山送医途中。
“天不亮就出发,半夜三更才回家。节假日不休,一年330多天在下乡,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不是在送医路上,就是在上门问诊。”“手臂打着石膏,头上缠着绷带,他还在下乡。”同事们眼里,宋国云是“大忙人”,送医路上的“拼命郎”。
云阳是山区大县,山大沟深,村落分散。送医之初,宋国云一人跑全县,既是驾驶员,又是精防员,非常艰辛:单位没有车,他找其他部门“化缘”借;进村遇到烂泥路,送药车无法到达,他就换成骑摩托;山高路陡,药品和设备运送难,他和当地医生及村民一道,背篓背、扁担挑、骡子驮,蚂蚁搬家,徒步进山……
天气极端、道路艰险是宋国云进山送医常遇到的困难。攀悬崖、过汤溪、渡长江……20载进山送医送药,宋国云不怕山高路远,在480个村社来回走了80轮,车辆报废2台,行程逾100万公里,用脚步丈量担当。
播撒大爱:心里装着一本“情怀账”
宋国云到村里坐诊。
送医之路,从青丝到白发,宋国云吃了多少苦、遇到多少险,他记不清了。但是,患者病情稳不稳,该换什么药,居住在哪里,他熟记于心。因为他心里装着一本“情怀账”。
“妹妹现在状态很好,还能帮家里扫地、洗碗,生活自理。”谈起妹妹的变化,大勇(化名)说道。
10多年前,大勇的妹妹青青(化名)患上精神疾病,神情恍惚,行为异常。详细询问病史、按时规范服药、定期随访问诊……后来,在宋国云多年的精心治疗下,青青过上了正常生活。
“从陌生到熟悉,从怀疑到信任,越来越多病人敞开心扉、倾诉心事,将一生健康托付给了我。”宋国云用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的“民生账”作答。六类患者规范管理率99.21%,服药率98.48%,规律服药率97.61%;精神分裂症面访率99.21%,体检率80.84%,康复率90.81%……云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交出了高质量厚重答卷。
宋国云到云阳县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护理健康指导。
2023年8月,宋国云退休了,但他闲不住,又参加了县上医疗志愿服务队,还成立精防工作室,义务为市内外精卫院指导业务、培训精卫员,继续送医下乡,帮助全县5000多名精神病患者“家门口”病有所医。
“在山里呆久了,有一份牵挂在那始终放不下。”宋国云说。(李歆宇 谭启云 李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