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平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守护群众健康为己任,默默耕耘在公共卫生服务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袁驿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执业医师普天便是其中一员。
深入人心的关怀 精神障碍管理的温暖实践
自从2018年踏入公共卫生科从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那天起,普天便将自己与梁平区袁驿镇的公共卫生事业紧密相连。穿梭于乡村小道,走进每一户患者家中,用专业和爱心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长此以往,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流传着一个温暖的称号“土医生”。
“2018年,刚开始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打交道那会儿,因为对病人情况不了解,我有些紧张、甚至害怕。”普天表示,随着与病患及其家属的深入交流,自己开始理解、同情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家住袁驿镇响滩村的陈大妈,丈夫和儿子都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而且丈夫还患有残疾,已丧失劳动能力。
“这几年,普医生帮了我们家大忙,除了每个季度都要来家中随访,还帮我们取药、申请办理残疾人救助等,每年都带医生上门为我们做健康体检。”陈大妈表示。
普天在医院门诊进行随访。
作为“梁家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普天始终秉持“一人多跑路,多人少跑路”的理念,统一为持精神残疾证患者办理残联救助申请,再到区精神卫生中心领取免费药品并按时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也提高了全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
“初次见到李桂兰(化名),感觉她性格孤僻、生活懒散,交流中还有些胡言乱语。”2020年底的一名患者让普天印象深刻,“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变故,李桂兰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回到袁驿镇,由我监管,我觉得压力不小。”
几年间,在二十多次上门随访中,普天除了帮她申请免费药品,更多的是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在电话中跟她聊天,引导她抚平心灵上的创伤,经过三年持续治疗,李桂兰重拾生活信心,病情有所好转。
“去年,李桂兰找了份在玩具厂的工作,第一个月发了工资还给我打电话报喜,逢年过节也会打电话问候,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会跟我倾诉。”普天表示,患者目前症状已经基本消失,社会功能也在逐渐恢复。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场关于理解、尊重与关爱的深刻实践。普天深知,通过建立和完善患者健康档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是前提,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用耐心和真诚打破隔阂,换位思考,才能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更好的进行深入治疗与康复。
健康教育普及 让知识照亮健康之路
除了精神障碍管理,普天还是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佼佼者,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多场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梁家人”的责任与担当。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再到疫情防控知识,她总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群众易于接受的信息。
“预防胜于治疗,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每年都会开展近30次相关讲座、义诊咨询活动,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普天说。
学无止境 公共卫生事业的探索者
工作之余,普天从未停止过学习。她意识到,随着时代发展,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形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低龄化。于是,除了不断更新规范管理知识,她还主动学习心理学,报考心理咨询师,全面了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区别与联系、发展和干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更多“隐形患者”提供咨询和帮助,为在管的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以后还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强化早期识别、专业治疗与康复以及社会心理支持,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实现有尊严的生活与融入社会。”谈到今后的工作,普天表示。
梁平区袁驿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梁平区成立了三级“梁家人”志愿服务队伍,着力培育打造“梁家人”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梁家人”志愿服务不断融入全区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并涌现出一大批像普天这样的优秀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苟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