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上午,杯里的水几乎没动,接诊完最后一位患者,李黎站起身放松筋骨,这才拧开杯盖,呷一口已经凉透的茶。诊室墙上贴着幅字,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所拟的铭联“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李黎将它视为箴言警句,告诫自己,操术行医、看诊下药要慎之又慎。
李黎为患者诊治。
扎根基层 悬壶济世
今年是李黎行医的第31个年头,也是在城口县中医医院工作的第8年。早年,他曾在四川省营山县下辖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16年,随后又在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工作。在扎根基层的24年里,通过不断学习积累、钻研探索,他在运用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独立处理内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收效较好。去年12月,李黎被评为首届重庆市基层名中医。
“在一些内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常常先采取西医治疗急性阶段,同时给予中医药的办法,清热、活血、行气、补气养血、舒肝解郁,往往收到1+1大于2的效果,同时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城口县中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黎说。
李黎认为,传统医学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其疗法在某些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结合现代技术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治疗方法和理念上具有互补性,结合使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二十多岁刚开始学医那会儿,我的诉求很简单,学懂弄通掌握,学成之后可以为亲戚朋友看病。”李黎说,三十年前,父亲久治不愈的头痛病被一位名老中医看好,这让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后,他才明白中医厚积薄发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时间积累和付出。
凭着对中医的一腔热爱,李黎通过阅读中医经典、医案,在实践中勤勉钻研、提高中医诊治能力。近年来运用“经方理论”辨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风湿、类风湿及颈肩腰腿疼痛等疾病有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李黎说,很多中医理论比较抽象、枯燥,要善于在实践中理解、体悟。他曾经为了琢磨、体会典籍所说的“浮脉如水漂木”“滑脉如盘走珠”“涩脉如轻刀刮竹”,用实物重现去领会手感,再到临床中实践。
医者仁心 友谊长存
2020年12月,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李黎听到走廊尽头传来的一阵急促咳嗽声,出门一看,时年72岁的师顺新老人(化名)正扶墙走来。
“我赶紧将他扶进诊室,了解到因年轻时在外务工导致,患者同时患有支气管炎、肺气肿,整个人看上去体虚脆弱,极其敏感。”李黎说。
在为患者针对性地开了几副中药后,李黎得知,老人的儿子在海南工作,为了减轻老人身体负担,在之后的一段时期,李黎每天都会抽出中午或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前往患者家中为其诊治,有时还为他带去一些点心、水果,陪他聊天解闷。经过一周的调治,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随后的半年里,抗病能力不断增强,很少感冒,多年痼疾也基本痊愈。
“城口县城不大,经常能碰见他,老人家现在身体健康,闲暇时还来我办公室摆龙门阵呢。”李黎表示,与年长自己二十几岁的老人成为忘年之交,作为一个外地人,这是他工作外最大的收获。
“父亲在去世前几天还给李医生打过电话,聊天、询问病情。”李佳明(化名)回忆起他父亲这几年和李黎相处的点点滴滴时说道,“2017年,父亲被查出肺癌晚期,这些年,一直在李医生跟前采取保守治疗。由于我平时工作繁忙,父亲有事没事都会给李医生打电话,几年时间,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直到今年五月病情恶化,父亲也执意要转到李医生的科室去调理。”
“他不像是我的一位病人,更像是一个亲人,经常喊我去他们家吃饭,因为我一个人在城口生活,我们无所不谈,事无巨细。”李黎表示,执医多年,这是一段难忘经历,也让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医路漫漫 任重道远
用心体悟、用智诊疗、用情沟通,李黎的诊室外总是排起长队。“李医生平均每天要接诊患者50多人,高峰时能上百人。像他这样的基层名中医,是我们医院的‘定海神针’。”城口县中医医院党支部书记龚明表示,今年上半年,医院中医门诊接诊2.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
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研思维,为病患给予人文关怀,以真诚、仁爱之心相待,执医三十一年,李黎完成了从一名村医到名中医的蜕变。
“推动更多的中医青年人才多临床、早临床,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诊疗能力;医路漫漫,任重道远,自己需要精通和掌握的内容还有很多,会不断通过学习来补强自己,少年时期的目标已经达成,但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不止于此。”谈到对广大中医青年人才的建议和自己今后工作时李黎说道。(苟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