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水清岸绿 北碚区清除77条农村黑臭水体

  “看着现在的变化,异味没了,排水沟也变得清澈了,整个村子焕然一新,我们真的很开心。”眼看房门口的“臭水沟”变成了“小清河”,村民对整治成效赞不绝口。

  以往农村盖房,有些人家会在房屋周围沿墙挖一条小沟,在暴雨天气下起到排水的作用,保障房屋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房前屋后的沟渠难免疏于清理和维护,形成黑臭水体。北温泉街道人民村,由于村民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加之养猪场粪坑污水长期溢流,导致该村有14条排水沟黑臭现象突出。

  基于该片区水体黑臭原因的分析,北碚区因地制宜,采取了“点上治理+面上防治”的治理路线。点上治理方面,逐一清理房前屋后黑臭沟渠,逐户开展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等生活污水“四水同收”,解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加强畜禽养殖巡查管理,确保养殖污水不溢流、不外排。面上防治方面,新建化粪池3座,新建、修复污水管网1930m,实现管网全部入户、污水应收尽收,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清了沟渠,收了污水,建了管网,根源上的治理不仅让14处黑臭水体全部“返清”,还有效避免了该片区的“返黑返臭”。

  实际上,北碚区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始终把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建设作为美丽北碚建设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提升了农村水环境质量、美丽乡村群众获得感和城乡大美格局。

  位于静观镇王朴村的美丽湖,本是农业灌溉用的水库,近年来由于上游城镇化急速发展,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管网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未经处置的居民生产、生活废水在此汇集,形成黑臭水体。

  为消除水体污染,北碚区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进行深度治理,并新增3460㎡的生态缓冲带与11338㎡的浅水湿地,通过吸收、吸附、沉淀等自然过程持续净化水体。经过系统的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如今的湖岸边杨柳拂岸,荷花飘香。曾经的“臭水库”,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湖。

  “这里变美了,不仅附近村民闲暇时候可以来走走看看,我们周边地带也可以借机将乡村民宿业发展起来”,王朴村村主任动情地说道。现在,每逢周末等节假日,大量游客携亲带友来到静观镇王朴村消暑、度假,不少村民嗅到了“商机”,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动能越来越足。

八月,北碚区静观镇美丽湖上风光秀丽、荷叶飘香。(北碚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美丽湖的蝶变让村民们吃上了乡村文旅的“生态饭”,位于静观镇素心村黄家湾的生态调蓄池则让群众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便利。

  黄家湾属于低山丘陵区,主要产业为花木、苗圃、蔬菜和粮食种植,日产生污水量约2立方米。为推动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消除黑臭水体,当地政府在该片区设置了生态调蓄池。化粪池外溢废水、洗涤洗浴及餐厨废水被收集到池内,再通过还田泵、管网和喷灌系统将处理后的废水输入到就近能消纳的土地,改进了农村手提肩挑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打通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农村老龄化劳力不足、农村土壤肥力不足、农村灌溉、房前屋后黑臭等问题。

  “现在手机上一点,就可以自动浇灌田土了。而且,现在房前屋后也变得干干净净,蚊子也少了,也不臭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村民点开手机上的自动浇灌控制程序说。

  截至目前,北碚区已全面消除77处、14.6万平方米的农村黑臭水体,直接受益群众6万余人。接下来北碚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分级巡查、信息通报、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长效治水机制,确保农村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