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送学”上门,结核病筛查培训“走新”更“走心”

  当前,秋季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进入高峰期。学生作为结核病筛查重点群体之一,筛查技术的规范性、精准性、可靠性至关重要。

  早在2021年,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经过调研,发现部分区县存在学生结核病筛查范围覆盖不全、筛查技术质量不高的问题。为规范学校结核病筛查工作,防止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生,自2022年起,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为全市基层结防专技人员开展学校结核病筛查技术培训。

  到今年,为进一步实现结防专技人员筛查技能规范化、标准化,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从培训模式、培训力度、培训方式上做了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全力落实落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关要求,遏制学校结核病的传播蔓延,让民生工作真正惠及民生。

学校结核病筛查技术培训现场。

  有力有序,“走新”更“走心”

  从今年5月开始,在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石亚玲带领专家团队奔走在各区县,为基层结防专技人员送去知识和技术。

  “2022年培训,我们对11个区县开设了专场培训。”石亚玲表示,“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的培训方式效率不高。于是到2023年,我们采取了‘1+5’模式,即1场全市质控骨干培训,5场片区培训。而今年,我们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

  石亚玲介绍,按照2023年全市疫情,所有区县被划分为低、中、高疫情地区,按照分级分类分层防控原则,根据疫情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结核病筛查技术培训——在低、中疫情地区实施能力巩固和能力强化培训,在高疫情地区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实现了学校结核病筛查技术培训全覆盖。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所有学员真正地学有所得,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主动发现患者,减少社会面传播。”石亚玲表示。

  学用并重,实战出实效

  7月30日,重庆市结核病筛查能力提升培训第三期在奉节启动,对6个区县负责学校结核病筛查的医师和护士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培训。

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专家为学员进行操作示范。

  三天的时间里,学员们经历了训前评估、理论培训、理论考核、实操练习、技能考核、结果判读和培训回顾七个环节。为了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学习,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将学员按小组分配,便于后续的演示和互评;理论培训时增加提问频次,加强互动,增进学员听课的专注性及知识掌握的及时性;增加训前理论评估,培训结束后再考核,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学员现场知识掌握情况;延长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操作的练习时间……确保每名学员在意识上“不掉队”、理论上“不缺课”、操作上“不漏学”。

师生问答互动。

  “我们对他们有考核,他们对我们也有。今年我们特意新增了满意度问卷调查。”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专家刘珊珊表示,学员还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反哺课程优化。“在前几期的培训里,我们对收集的建议及时处理,让后续的培训更加合理和完善。”

  拒绝形式主义。“一张表”的变化,是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做实学校结核病筛查培训的一个缩影。

  践行见效,示范出真知

  “此前,我们了解到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判读是学员们的难点和弱点,于是将其作为培训的重点环节,并在高疫情地区的培训中增加了这两项能力的训前评估。”刘珊珊说道。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高。如检测试剂注入时的进针角度、注入皮内的深浅以及结果判读的方法都有精准的要求,如果操作不规范很容易造成漏诊。”刘珊珊表示,为破解这一难题,在实操练习环节采取了专家示范+学员练习+学员示范+组内互评方式,反复练习和纠正。值得一提的是,对比低、中疫情地区,高疫情地区的培训增加了一个课程回顾环节,每组将所学内容做成PPT或其他形式进行展示,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课程回顾环节,学员分组做PPT展示。

  据悉,今年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共为338名基层结防专技人员开展了学校结核病筛查技术培训。(欧鸿 吕娟)

编辑:彭祎琦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