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万元就能破格评副高? 暗访揭秘职称代办套路

  眼下,不少人正在准备职称评定。互联网上各种职称代办、包过的消息,真的靠谱吗?

  傅女士花2.18万元找重庆一家公司做职称代办,一年之后却被公司告知评审未过,且仅退费20%。

  这些公司或者中介机构用哪些话术来“吸引”消费者代办职称?消费者为何遭遇退费难?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暗访调查。

  消费者:花2万多元评职称未果,代办公司只退20%

  近日,福建的傅女士(化名)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她和丈夫在网上看到门庭国际教育咨询(重庆)有限公司发布的职称代办消息,为评道路与桥梁方向的高级工程师职称,他们向该公司支付费用2.18万元。前不久,该公司工作人员却告知他们,职称评审无法通过,且仅退还20%的费用。

  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上,也有账号以门庭国际教育的名义发布职称评审相关信息。该账号发文称“职称来门庭,给你最好的保障”“自己办也许能成功,找专业的人办,顺利完成”。记者私信该账号,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回复。

  记者查询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发现,涉及职称方面的投诉达到5000多条,涉及门庭国际教育咨询(重庆)有限公司的投诉也有多起。投诉的消费者基本都有与傅女士相似的经历。

  市场监管: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门庭国际教育咨询(重庆)有限公司目前为存续状态,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服务(不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招生辅助服务等。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涉及多起司法案件,多为服务合同纠纷。其注册地址多次变更。记者来到其最新登记的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柿花街63、65号,但并未找到该公司。附近商户表示,在此经营多年,根本没看到过这一公司。随后,记者又来到其早前登记的南岸区南坪街道南坪西路28号32-11号,也未找到该公司。

  去年12月,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南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查询,该公司因涉及12315投诉,市场监管部门暂缓了其注销手续,且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就说明该公司存在问题,消费者请“避坑”。

  暗访:“0基础”可破格升副高,费用1万—5万元

  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输入职称代办,发现都有不少人吐槽钱花了但职称根本评不下来。

  记者在小红书上以想要评道路与桥梁方向的高级职称为由,随机私信多个账号,其均让加微信进一步私聊。

  添加微信后,自称江苏南京某科技公司工作人员的人告诉记者,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报中级职称,全包费用8000元左右;即便没有初中级职称,“0基础”也可以直接评副高级职称,需要做“破格项”,价格在5万元左右。

  “我们有渠道,你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学历、社保、近期工作业绩等信息即可,后续交给我们来办。”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公司与一些省份的职称改革办公室领导熟悉,“领导都比较好说话,我们比较好操作。”记者再咨询该公司另一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直接评副高级职称,打包价格1.4万元。当记者询问为何两次报价相差这么大时,对方支支吾吾地表示:“会给一个具体方案,之后再聊。”

  重庆一家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没初中级职称也能直接评副高,可以“做破格”,价格8199元,“有绿色通道”。

  南京某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发来了相关合同,并表示:“我们会办理完善资料,办不下来费用全退。”不过,其合同显示,顾客支付的费用80%为辅助个人资料信息完善费,20%为综合服务费用。对此,有律师表示,如果最后职称办不下来,该公司大概率会称他们提供了信息完善服务,按照合同,只会退还20%的综合服务费。

  “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交钱之后只能退5%—20%费用的原因。如果公司又不好找,消费者后续维权较难,只能走司法程序。”该律师提醒,消费者应该按照正规途径申请职称认定。

  人社部门:未指定任何机构代办职称

  对此,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应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职称评定,不要相信一些公司或中介机构所谓的“代办”。璧山区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也回复称,没有对接或委托社会上任何公司或中介机构代办职称。

  职称领域常见的几类骗局有:谎称有“内部渠道”、谎称“包过、不成功不收费”、谎称“职称证书代办”、以职称代办为幌子实施诈骗。

  重庆市人社局提醒,合规的职称评审机构是经相应人社部门核准备案的职称评审委员会,未经核准备案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一律无效。重庆市未指定任何中介或机构代办职称。另外,按照《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规定,对违背诚信承诺、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实行“一票否决”,相关情况记入重庆市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列入违规失信“黑名单”。对通过弄虚作假行为骗取职称者,撤销其职称,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报。

  市民若发现有中介机构和个人散播可“包过”代办职称申报评审等不实信息的,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对虚假宣传,可向网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对退费纠纷,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对诈骗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 实习生 王奕轩

编辑: 李华曾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