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渡口区:综合施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见实效

  “之前楼下的污水随意乱排,一到了夏天,恶臭难忍,我们都只能绕道走。治理过后,臭味没了,环境也干净了。”住在长征一村的朱女士说。

  建胜镇伏牛溪社区长征一村位于长征重工家属区内,此前由于污水管网和旧化粪池破损,导致生活污水直排环境,形成了黑臭水体。周边居民为了种地灌溉,破坏部分管网,挖了两个简易的坑塘,收集污水,因无人管理,污水横流,使得该区域黑臭水体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为彻底整治环境问题,提升长征一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大渡口区在附近楼栋新建管网收集生活污水,并新建多级灌溉蓄粪池与生化池,部分出水用于周边居民种植灌溉,多余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接入市政管网。

  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了成因溯源、现场勘察等,确定了清淤疏浚、截污控源等主要治理思路,并邀请专业团队开展治理工程设计,由所属镇开展治理工作。目前,大渡口区现有的4处农村黑臭水体均已完成工程治理,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黑臭水体“清零”。

大渡口区跳磴镇沟口村整治后,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为巩固治理成效,大渡口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跳磴镇沟口村张家湾山坪塘是村集体资产,用于当地农业灌溉。以前,由于无人管理,塘内长满绿藻,底泥发黑。经过清淤疏浚,加固边坡,建设截水沟等治理措施之后,山坪塘水质又恢复了清澈。治理完成后,为避免山坪塘“返黑返臭”,沟口村建立了巡查制度,定期巡查水体及周边环境情况。“根据水体周边居住情况、水体消亡情况,我们在区内各水体区域建立了巡查机制、保洁机制、村民参与、公开监督、智慧化建设等长效机制,确保长制久清。”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宁说。

  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实现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大渡口区针对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分类等采取了一系列农村环境治理措施,并对区内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工程,综合提升农村地区环境质量。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