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九龙坡:“黑臭水”变“资源水”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血液”和“命脉”,也是百姓每日生活都离不开的生命之源。黑臭水体是水环境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关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的幸福生活。重庆市九龙坡区从自身农村特性出发,因地制宜、善作善为,让昔日臭水塘变为宝贵的水资源,成了注入九龙坡乡村振兴的一股活水。

 截污清淤 以绿养绿 黑臭水塘飘起荷花香

  铜罐驿镇李家院子水塘坐落于英雄湾村,存在生活污水收集不彻底、坑塘底泥黑臭、水生植物搭配不合理等黑臭水体问题,周围十余户住户的日常生活深受恶劣水环境影响。

  九龙坡区主管部门与镇政府、村集体多次对治理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研究,最终制定了“一收、二清、三提升”的模式。一收,通过对农户生活污水收集,截污纳管把污水集中收集到污水处理设施中。二清,利用对原有坑塘排水、底泥清淤、消杀的方式改善原有坑塘底泥翻黑的状况。三提升,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生物,搭配太阳能动力循环水系统,净化水质。

铜罐驿镇英雄湾村李家院子水塘,治理后风景宜人。(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李家院子这片水塘由高低错落的4个小水塘构成。在每个水塘都开挖了出水口,再安装了一个太阳能水泵在最低的那一个小水塘内,将水抽送到最高的水塘中,实现水体内的整体水循环。”铜罐驿镇副镇长刘兵站在水塘边介绍。

  生态的改善带来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英雄湾村近年来聚焦文旅发展,围绕红色历史文化和乡村农耕文化,开办了研学基地。寒暑假正是我们接待研学团队的旺季。这几天正逢荷花开放,不少城里人跑来拍照打卡,给我们的文旅发展再添了一把火。”英雄湾村书记王速明说。

田园风光是九龙坡区英雄湾村文旅产业的名片之一。(九龙坡区铜罐驿镇政府供图)

  因地制宜 全民参与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九龙坡农村地区分布在中梁山西侧丘陵地带,人口居住分布不均,散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难题当前,九龙坡区采用了分类施策的方法来破解。

  “相较于修建管网,让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更适合当地分散的地形。对全区1万9千户农村居民进行精准摸底排查后,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施策,建立了改厕暨户厕粪污管控模式技术、集中资源化利用模式技术、纳管处理模式技术、集中达标处理模式技术四种技术模式保障九龙坡农村污水治理。”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代小霞介绍。

陶家镇坚强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为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九龙坡区建立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建-管-用”机制。污水处理设施由区级部门、镇政府、村集体等共同筹措资金主导建设,并采取无人值守与农户自主巡检相结合的模式来运营管理,处理后的出水部分回用于农户庭院种植或绿化浇洒。村民全程参与污水处理过程,既是“出力者”,又是“获益者”,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果变得可见可感。

  在西彭镇东林村的污水处理站旁边,一片绿油油的菜田体现了九龙坡的农田灌溉资源化利用。

  该污水处理站采用的是SaBR工艺达标/灌溉双标准处理模式,可以在达标出水和灌溉用水两种模式间自主切换。在达标模式下,出水达标排放进入附近流域;在灌溉模式下,控制系统将自动调节污水中的氮、磷比例,保留营养物质还田利用,实现水肥一体。

东林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旁的菜地里,当季的青菜长势喜人。(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依靠这种双标准处理模式,东林村实现就地就近灌溉农田9.8亩,解决灌溉用水量约1800吨/年,碳排放减少量约2200kg/年,能耗降低约60%,药耗降低100%。”代小霞介绍。

 动态监管 智慧赋能 农村水体长治久清

  伴着蝉鸣,走过九龙坡区陶家镇文峰村路旁的青石板、绿青苔,望着堰塘清澈的水面,一派怡人的乡村田园风光。但在不久之前,文峰村10社堰塘和15社堰塘还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塘,居住在15社堰塘旁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因散发的恶臭不敢开窗,苦不堪言。

  2024年初,九龙坡区实施了“控源截污、完善管网设施、清淤疏浚、生态修复”一系列的治理策略,水塘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农村黑臭水体易受季节、人口变化和农户生活习惯影响,在汛期或人口返乡高峰期可能发生的“返黑返臭”现象,仍让九龙坡保持着警惕。

陶家镇文峰村10社堰塘治理前。(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陶家镇文峰村10社堰塘治理后。(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为确保农村黑臭水体彻底清零,九龙坡区借助科技手段和工作机制,构建了一张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的动态监督网络。

  “我们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网格排查攻坚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和通报,将农村黑臭水体巡查纳入‘数字生态大脑’监管系统,确保辖区全域覆盖、系统推进、提质增效。”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代小霞拿出手机,点开“数字生态大脑”,一边滑动巡查信息和监测数据,一边介绍:“在汛期和返乡高峰期,我们密切关注农村黑臭水体情况,利用‘数字生态大脑’监管系统,实现了辖区内农村水环境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监测和数据分析及问题上报。”

  太阳下坡,曾经的臭水塘如今也成为了附近居民们饭后散步的驻足地。

编辑:陈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