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新一轮国企改革交出半年答卷

  新华网重庆7月16日电(邵以南)“截至6月底,市属重点国企亏损企业阶段性减亏309户、扭亏241户,完成资产盘活848.2亿元,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3级或合理4级以内。1-6月,全市国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9%。”7月15日,重庆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嘉熠对媒体说。

  这意味着,重庆市属重点国企“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年度主要目标提前半年基本完成。

  今年初,重庆在“新年第一会”上作动员部署,全面开启“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即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有效盘活国有资产。作为改革主战场的国资系统,签下责任书,立下了“半年内取得明显改革成效”的“军令状”。

  在这场力度空前的“变阵”中,重庆国资国企围绕“止损、瘦身、提质、增效”,聚焦主责主业,排除风险隐患,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重庆机电集团旗下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减层级、拓市场、创效益 更大力度止损瘦身

  5月30日,随着重庆市大九排水有限公司、重庆市大渡口排水有限公司的法人资格正式在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注销,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缩减法人户数目标。

  开年时签订的责任书定下目标15户,水务集团完成了48户。

  自我加码,是对企业细致梳理内部管理层级后作出的决定。

  20多年前,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国家在三峡库区区县规划建设了几十个污水处理厂,这些污水处理厂从投运开始就拥有独立法人资格。

  2001年,水务集团挂牌成立。区县污水处理厂资产陆续划归水务集团,由水务集团所属5家区域性排水企业负责管理运营,成为集团的三级子公司。

  层级多,带来的问题是链条较长,管理效率不够高。这些污水处理厂的法人资格注销之后,将采取车间、厂站的模式,分别由5家区域性排水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管理机构配置进一步减少,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能瘦身的就瘦身,该止血的就止血。重庆机场集团采取“拓市场、创效益、转路径”等方式开展亏损治理,累计实现收入16.3亿元,减亏1.3亿元、减亏幅度达24.6%。其中,黔江、巫山、仙女山等支线机场基于资源禀赋创新经营,积极开展研学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研学师生近1500人次,创收增利,仙女山机场和巫山机场同比减亏226万元和21万元。

  刘嘉熠表示,上半年通过找准出血点位,系统谋划“止损治亏”,“一企一策”制定实施风险防范化解及改革方案,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攻坚,坚决阻断风险蔓延。截至6月底,重庆市属重点国企亏损企业阶段性减亏、扭亏进展率86.1%,高于全年目标要求6.1个百分点。

  建立“三企”联动发展机制 资产盘活提质提速

  6月下旬,渝北两路组团的观月路TOD项目、两江新区礼嘉组团的金山寺TOD项目相继成功出让,占地面积分别为2.38公顷、1.12公顷。

  作为当地轨道交通TOD一级开发主体,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过去通常以个案推动项目出让。

  “个案研究、个案推动,不成体系,存在部分轨道设施用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情况。”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对此,集团整合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全面、系统、高效推进TOD综合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主动与中铁建、中交、中电建、中海、龙湖等大型央企及行业龙头对接合作,逐步构建起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设计专业化、运营特色化的共商、共建、共赢体系。

  通过厘清“盘什么”“怎么盘”“谁来盘”,探索创新盘活方式,而非简单“一转了之”,国有资产盘活的质量和效益越来越高。

  今年以来,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国有资产盘活,重庆市国资委携手相关部门建立与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发展机制。举办2轮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发布国企项目655个,民企项目240个,总投资额超4800亿元,促成签约项目176个,总投资额279亿元。举办外资参与国企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会,促成签约金额超10亿美元。

  承载着许多市民回忆的红旗河沟汽车站,随着汽车客运量近年大幅锐减,资产处于低效利用状态。重庆物流集团协调江北区规资部门,将临时商业建筑按转型为文创项目核发临时规划许可证,再通过重庆联交所公开征集到一家浙江企业作为投资合作经营方。双方将在保持建筑原貌的基础上,打造博物馆型文创主题商业。通过合作,不仅为重庆物流集团节省6000万元项目更新改造投入,在不包括利润分成的情况下,每年算下来还能实现物业运营费收益600万元。

  改革发展凸显成色 9月底前全面扫清“战场”

  重庆机电集团是当地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改革中,集团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对各产业板块进行内部专业化整合,形成了清洁能源装备及系统集成、工业母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业务板块布局,每个领域都确定一家龙头企业。

  “我们实施功能重塑、战略重塑、价值重塑、组织重塑、文化重塑,明确集团总部着力产业生态和资本价值创造,事业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创造,生产企业着力产品与市场的价值创造。”重庆机电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打造精干高效总部,为的是更好聚焦主职主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如今,重庆机电集团共拥有21个技术中心和10个博士后工作站,构建起“集团研究院+4户产业工程中心+17户企业技术中心”的三级创新体系。上半年,集团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3.09亿元,同比增长24.6%;新增订单81亿元,同比增长26.6%。

  改革中,重庆国资国企凸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上半年,市属国企境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金额2.8亿美元,超去年全年;庆铃集团、重庆化医集团、重庆机电集团、中国四联集团进出口总额实现逆势增长,增幅均超2位数。科技创新方面,截至目前累计有科技型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分别达92家、26家。

  “下一步,首先是打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歼灭战,深化落实‘三清三减三增’专项行动,9月底前全面扫清‘战场’,真正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刘嘉熠表示,同时,谋深抓实改革攻坚“后半篇文章”,开展“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专项行动,推动改革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编辑: 邵以南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