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专家真下沉 资源真流动 重庆高新区打造“嵌入式”托管新模式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白市驿镇卫生院医联体签约授牌仪式在重庆高新区举行。“医联体是手段,推进分级诊疗是过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根本。”高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医联体到底联什么?对居住在重庆高新区虎溪街道大学城南路辖区的居民来说,联的是三甲医院。“辖区老人多,病情也复杂。辖区老百姓要去大医院,最近的在3公里之外。”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中心与高新区三甲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签约医联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好病。

  “6月初有一位患者因长达2小时的左侧肢体乏力来到中心门诊就诊。”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郭茜说,“当时我发现他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可能会有问题,于是就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常驻中心的心血管内科专家杨可会诊。”

  经初步评估,杨可识别患者“急性脑梗死”可能性大。时间就是生命,杨可当即为患者进行颅脑CT排除脑出血,后通过医院特设的转诊衔接专岗人员迅速与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取得联系,30分钟内患者经由上转绿色通道被紧急转运至大学城医院。后经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引发的“急性脑梗死”,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据悉,2023年以来,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院特设的转诊衔接专岗转诊100余人次,平均转诊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十四五”期间,重庆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全市统筹下,高新区积极探索实施“嵌入式”托管模式,通过构建管理、技术和资源“三大绿色通道”,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如何做实与上级医院“上下联动”?制度是关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采取“1+1+N”模式,将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院的一部分纳入管理。由医院主要领导兼任中心主任,定期参加中心办公会议,实时指导和部署工作;选派专人担任中心副主任,参与中心管理,便捷双方沟通协调;派驻N名医疗骨干下沉中心,切实帮扶。

  为了避免“为了下沉而下沉”,专家坐诊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根据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需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派驻内分泌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和儿科四位专家长期驻点中心,另有多名骨干轮转派驻。近1年来,下沉专家门诊接诊患者2000余人次,解决疑难重症30余次。同时针对性开展讲座和实践指导等培训20余次,组织指导诊疗100余次,积极指导开展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舒张实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等新技术新项目近20项。

  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炼说:“大学城医院专家来了一年,不论是大的理念技术,还是治疗的细枝末节,我确实学到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申报了基层特色专科。

专家开展实践指导。

  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1季度,中心诊疗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4.86%,出院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350%。此外,中心通过高新区医联体平台接入医院LIS系统,实现检验项目互联互通。截至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协助中心开展检验项目共60余项,接收标本并出具检验报告近3万份。上线远程阅片系统,支持医院为中心开展远程影像、心电诊断,出具报告共22452份。(欧鸿)

编辑:许文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