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项目牵引加快产业升级激活发展潜力
2024年06月25日 07:46 来源: 重庆日报

1—5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增长66.7%

  在科学城高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道路上运行的各类自动驾驶车辆 摄/曾诚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举办2024年二季度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摄/何超

  智驾小车在进行上路测试 摄/雷键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不断深入汽车价值链,全球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转型,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核”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加速布局发展,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

  新项目接续有力,优势产业持续走强。今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全力以赴做好“高”和“新”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实施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1492.2亿元,年度投资343亿元。截至目前,3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8%。

  在重大项目的牵引下,1—5月,科学城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增速位列中心城区第一。

  智能网联方阵再添新军

  6月24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举行2024年二季度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集中签约项目共12个,投资总额292亿元,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多个产业。

  一批新项目签约的同时,一批新项目也在破土开工。同期,计划总投资150.5亿元的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有效投资量。其中,新能源商用车联合开发及生产项目实现了“当天签约、当天开工”。

  据了解,该项目是由长安跨越与某知名造车新势力企业深度合作并联合设计开发新能源商用车,对应进行相关智能化、平台化的布局。该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壮大科学城新能源商用车产值规模,有力推动科学城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形成集聚,助力科学城高新区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制造重要承载地。

  同时,总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动工,是科学城高新区招引的又一百亿级项目,该项目计划建成投产后10年(2024—2033年)累计实现营收约1500亿元,经济贡献约75亿元,集聚研发人员5000人,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重庆发力的万亿级产业,也是科学城构建现代制造业的重点产业。近年来,科学城高新区全力打造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高地和新能源商用车制造重要承载地,截至目前,已构建了一个由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汽车软件、智能网联和新型储能的全产业链体系,1—5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增长66.7%。

  立足场景构建智能网联产业生态

  自动转向、回正,稳当跟车、等红灯,主动避让行人……在科学城高新区金凤城市中心,重庆首批采用“车路云网图”协同技术的智能驾驶小车正在进行一系列路测,显示出高度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这是继自动驾驶巴士后,科学城高新区在自动驾驶接驳场景的又一探索。据了解,为弥补单车智能在特定场景下可能存在的困难,科学城高新区以“软件定义汽车、芯片制造汽车”,把场景建设作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点,采用李克强院士提出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和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

  “我们投资8.7个亿元,着力打造了覆盖科学城范围内超200公里城市智能道路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科学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示范区一期建成投用,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可为全类型车辆赋能的示范区,并建立了领先的云控基础平台和9个生态共建的网联应用平台,成功接入各类网联车辆超千辆。如今,自动驾驶已成为科学城市民日常出行的一种选择,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便捷性。

  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重庆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

  在此背景下,科学城高新区正结合其政策和产业优势,探索网联赋能下的智能驾驶产品商业化运营模式,不断满足群众对出行的新需求、新期盼。“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行业最关注的‘商业化、全域化、无人化、全时化’,逐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全区域开展道路测试、应用示范、商业运营及无人化应用。”上述负责人说。

  王静 赵丁颐

编辑: 李华曾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