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打造成渝文化副中心 绵阳有何优势
2024年06月25日 07:46 来源: 重庆日报

  绵阳城市一景。杨建 摄

  谈起“千面”绵阳,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从经济体量看,它是四川第二大城市、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成渝第三城”;从科技实力看,它是中国重要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从生态系统看,全球近1/4的野生大熊猫在此繁衍生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市”。

  但“硬核”绵阳,还有“柔软”的一面。

  绵阳不仅是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故乡,还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2000多年的建城史里,绵阳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6月24日,绵阳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40家国内头部文旅企业和旅行商齐聚绵阳,再次释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强力信号,彰显进击成渝文化副中心、涪江流域文旅中心的雄心。

  而就在3天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座谈会召开,明确提出将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川渝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重点任务。

  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关键一环,绵阳正加速绘就建设成渝文化副中心“布局图”和“路线图”,探索文旅融合的“绵阳新实践”。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独具特色的红砖墙面,镶嵌锈斑、玻璃砖的地面……漫步绵阳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的穿越感扑面而来。

  在历史的长河里,跃进路可是大有来头。

  据介绍,自1958年始,国家“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期间,绵阳市区跃进路片区布局了长虹机器厂、华丰无线电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绵阳最具代表性的三线建设军工文化地标。

  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的“文眼”所在,如同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展示着城市的形象和魅力,不仅能让人们对城市“一见钟情”,更吸引游客走入城市的灵魂深处。

  作为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让文化地标“活”起来,不断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是绵阳吸引游客爱上这座城市的第一招。

  2023年11月,绵阳启动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提质升级改造,打造绵阳最具代表的历史街、科技街、网红街。

  按照规划,绵阳将在跃进路塑造1958主题雕塑、激情岁月广场及涂鸦长廊、三线建设纪念广场、121繁星广场、长虹科技广场、活力广场等重要节点,引入文化创意、数字体验、演艺娱乐、音乐视听、文艺培训等文化产业新业态。

  未来,跃进路不仅将成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工业文化现代创意”之路,更将蜕变为融生活、休闲、艺术、商业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核心地带,让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时代的火花。

  跃进路的华丽蝶变并非个案。

  数据显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绵阳拥有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91处,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4项,更拥有1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3处国家工业遗产,文化宝贝灿若星辰。

  为了让游客身在其中、心在其上,近年来,绵阳正加快推进平武报恩寺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强梓潼翠云廊古柏群等古树名木保护,持续做好乡村石窟文化公园和微景观打造,不断完善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让一个个文化遗迹焕发新活力,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潮打卡地。

  让文旅品牌“走”出去

  一首歌、一部剧、一场比赛、一顿烧烤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在今天已不再鲜见。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给文旅产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泼天的富贵”,这也就意味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擦亮文旅品牌,主动“走出去”成为必然。

  然而,文旅品牌想要成功“出圈”,起码要回答三个问题。

  其一,什么样的文旅产品能够走出去?

  要知道,文旅推介并非易事。其中,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不可偏废。单有培育没有宣传,便是“深闺无人识”;单有宣传没有培育,就是“花拳绣腿”“纸上谈兵”,无法从网红向长红转变。

  为此,绵阳突出“国粹”“国器”“国宝”文化品牌,以“李白故里、科技之城、熊猫家园”为核心元素,着力打造精品IP;精心打造“以主城区、江油、平武为轴融入‘大九寨世界遗产国际旅游线路’,以主城区、安州、北川为轴融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以主城区、仙海、梓潼为轴融入‘蜀道三国文化体验旅游线’”的三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特别是去年,绵阳着力推动音乐剧《将进酒》、川剧《文昌第一福》、诗乐汇《归来明月》等精品剧目走向全国,让文化的种子超越有形的城,播撒得更远。

  其二,文旅品牌怎么走出去?

  就此,绵阳持续探索建设“绵品出川”“文化三推”等开放载体,实施市县联动“引客入绵”计划,持续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宣传促销,主动融入“大九寨”“大熊猫”“大蜀道”文旅发展联盟,深化与成渝地区重点城市、涪江流域节点城市的文旅交流。

  自2022年以来,绵阳已经在厦门、东莞、苏州、佛山、无锡、宁波等城市开展了“绵品出川”活动,在厦门、杭州、青岛、重庆等城市开展了“文化三推”活动,文旅品牌“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

  其三,文旅品牌“走出去”成效如何?

  数据无声,却是最有力的证言。

  2023年,绵阳文化体育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19%;全市37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1.53%。特别是川青铁路和九绵、绵苍、G5成绵、广平高速通车后,梓潼、平武等沿线城市旅游热度大幅上涨,其中,两弹城景区、报恩寺景区元旦期间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40倍、37倍。

  今年一季度,绵阳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营收同比增长26%,绵阳文旅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让文旅经济“热”起来

  “今年5月18日,绵阳南河体育中心时隔12年再次上演大型演唱会,6月15日、16日,在小枧生态公园又举办了‘2024QQ音乐巅峰音乐节’,市民热情极高、游客高度认可,这道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再关上。”绵阳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是绵阳“加热”文旅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今年上半年,虹苑剧场、绵州大剧院开展演出76场,引进的《天鹅湖》《平潭映象》《川渝喜剧大会》等一系列精品剧目精彩绝伦、反响热烈。

  事实上,随着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据统计,2023年国内旅客达48.91亿人次、同比增长93.3%,旅游收入达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6%。

  需要看到的是,全国文旅市场升温的背后,是门票经济时代的退潮。当前,随着“90后”“00后”成为游客主力军,年轻群体对文旅新体验的需求持续增强。想要为文旅经济加把“火”,满足市场需求是关键。

  绵阳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个契机,立足本地、差异发力探出不少“新”路子。

  除了发力演艺经济,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正加大科技技术应用,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等发展科技旅游,提升文化数字化水平和丰富智慧旅游应用场景。

  比如,近日,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和航天科技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中,“航天体验馆”设置沉浸式演绎、轨道车、密室逃脱、球幕影院多种新型体验方式,游客在里面可以沉浸式体验从地球到火星,与“外星人”相遇,解决外星危机等情节,多视角打造“科技+体验+娱乐”的生态圈。

  此外,绵阳正着力发展“夜间经济”,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夜间消费集聚区,试点开展博物馆奇妙夜等沉浸式活动,开发特色夜游、休闲娱乐、灯光秀、水舞秀等项目,重点培育打造涪江文化生态游、无人机表演等旅游招牌,以“热辣滚烫”的文旅经济,点燃城市发展新引擎。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

编辑: 李华曾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