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廊四带”让川渝毗邻地区群众得实惠、享文明

  6月18日,在重庆市直辖27周年之际,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和示范价值的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和4条区域特色鲜明、覆盖范围广泛、深受群众欢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发展有需要

  为何与四川省委宣传部积极探索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合作新模式?

  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背景——

  一是总书记有号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指出“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引领和根本遵循。

  二是党中央有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为川渝两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擘画了工作蓝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发展有需要。今年1月,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川渝两地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毗邻地区经济体量大(GDP总量1.74万亿)、辖区面积广(5.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多(2344.6万人),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有着强烈的合作需求和广泛的合作基础。

  在文旅融合方面,川渝两地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已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

  在区域合作方面,川渝两地人民心融在一起,劲使在一起,汗流在一起——四川泸州市和重庆永川区、江津区三地联合编制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共同制定和推动89项年度重点任务。日均开行1.45趟次,全年发送标箱2.65万个,发运量68.66万吨——这是2023年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高频开行的“成绩单”,高效运输得益于“万达开”地区加强联动,消除阻碍统筹发展壁垒。四川资阳与重庆大足都以石刻(石窟)闻名,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让两地“抱”得更紧,近年来两地已联合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体育运动、文物保护等文明实践活动近100场。

  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委宣传部组队分赴川渝毗邻地区多个区县、镇街、村社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掌握实际情况,把握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川渝两地协同商定完善方案。撰稿过程中,同步征求中央宣传部和重庆市13个区县、四川省6个地级市的意见建议,对方案再次进行完善,最终形成《方案》。

  文明实践常交流、勤互动,两地群众得实惠、享文明

  记者了解到,川渝两地将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内容,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实际,提出深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社会互帮互助等五项重点任务。此前两地毗邻地区文明实践已有诸多交流互动,本次川渝携手将推动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3月4日,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重庆永川区、四川泸州市联合举行2024年“学雷锋活动月”暨“文明行为促进月”活动。来自永川、泸州两地的35支志愿服务队伍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理发、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吸引近万人参与。近年来,永川、泸州两地发挥地缘相近、人脉相亲、经济相融优势,组建各种联合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联合治安巡护、助农增收、生态环境保护、农事互助等志愿服务。

  “许多志愿服务,我们村里都参加了,大家齐心协力干实事,共同发展互帮助。”泸州市泸县百和镇四合村村民尹德平说,作为川渝毗邻地区的一分子,无论是方言的相似,还是婚姻、饮食、文化的共通,都让大家在日常交流中倍感亲切,“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让川渝两地群众在精神文明层面有了更多共鸣。相信在未来,这项工作将不断深化,为川渝地区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6月6日,“渝邻一家亲”文明实践共建暨端午节欢乐农家大赛在渝北区茨竹镇文化广场举行,渝北、邻水共同启动渝邻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并发布首批文明实践共建项目。

  张坚是渝北区茨竹镇茨竹中河社区居民,在他心中,用“渝邻一家亲”来形容渝北与邻水非常贴切。“我们田挨田、土挨土,我经常去邻水高滩那边赶场、走亲访友。同样的,邻水高滩、坛同那边的朋友也常来我们这边耍。”

  端午节,渝北区大湾镇、茨竹镇和邻水县坛同镇、高滩镇的300多名乡亲欢聚一堂。张坚和亲朋好友参加了三人四足、传乒乓球、包粽子等活动。他感觉,大家笑在一起、闹在一起,感情更深厚了。“希望以后能开展更多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既能丰富生活,又能拉近感情!”

  万州小垭村位于高山之巅,这里的茶树历史悠久,树龄超过70年。4月,来自万州区弹子镇和达州市开江县八庙镇的青年志愿者们穿上采茶服,挎上小茶篓,变身为“采茶农”,在茶园中忙碌着。他们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将小垭村的茶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协同打造“一廊四带”,携手同行未来可期

  5月27日,泸州市、永川区和江津区在永川区举行“巴蜀同脉、文明同行”泸永江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三地签订《泸永江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和《泸永江文联与泸永江教委签订美育帮扶共建协议》,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跨区域合作。

  “巴蜀山水相连、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共享具有深厚历史基础和重大现实意义,将进一步促进两地群众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青青说,大足区作为渝西川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建设要求,用好用活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四川资阳等城市共同开展“文明同行·资足常乐”等实践活动,弹好巴蜀精神文明建设协奏曲,唱好精神文明全民共建大合唱,用文明提升城市的气质、颜值。

  潼南区、遂宁市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同饮涪江水、共享一片天,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礼兵认为,两地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正是当地所需。下一步,潼南将与遂宁加大互动、双向奔赴,聚焦机制共建,切实增强两地互动活力;聚焦资源共享,持续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聚焦活动共办,不断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根据最新印发的《方案》,川渝两地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川渝毗邻地区协同打造4条区域特色鲜明、覆盖范围广泛、深受群众欢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探索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贯通、整体联动的制度机制,推动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和示范价值的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

  ——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包括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和内江市东兴区、隆昌市,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

  ——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包括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和资阳市安岳县,重庆市大足区、潼南区。

  ——川东北渝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包括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垫江县。

  ——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包括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大竹县、开江县,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

  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方案》印发,下一步,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四川省委宣传部将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和挂点联系制度,指导毗邻地区相关市(区、县)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任务,立足川渝两地特有的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工作创新,全面开展系列川渝文明实践工作,力争2024年实现川渝毗邻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2025年打造完成4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形成一批具有川渝辨识度、全国知名度的标志性品牌;2027年形成可复制经验后在川渝两地全域推广,打造建设西南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