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年禁渔” 长江鲟鳤鱼首次现身三峡库区支流汤溪河

长江鲟游向汤溪河。

  6月16日,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汤溪河云阳段监测到5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CR)鳤2尾,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在三峡库区支流汤溪河水域监测到该物种。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干支流,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此前受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长江鲟种群资源严重衰退,早在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鳤鱼的野外种群在20世纪末大量衰退,很多产区已数十年无该物种的活动记录。

  据了解,这次监测到的长江鲟体呈梭形;头呈楔形,盖有菱形骨片;体背部和侧面呈灰褐色,背部亦有菱形骨片。5尾长江鲟全长在480至920毫米,体长在380至730毫米,体重在1990至 4350克;鳤体呈圆筒状、细长,背鳍与臀鳍的基部为黄色,胸、腹鳍为红色,尾鳍后缘为黑色。2尾平均体长29.6厘米,全长25.1厘米,体重144克;科研人员在测量完基础生物学数据后,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伤后,渔政人员将其放归原水域。

  “我们通过采取科研捕捞的方式,主要在澎溪河和汤溪河两个站位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摸清长江云阳段生物多样性家底。”西南大学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团队队员高宣介绍,他们自6月8日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调查工作以来,在澎溪河和汤溪河流域共发现30余种鱼类,除上述两类物种外,还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3尾、岩原鲤2尾。

  珍稀濒危物种监测的出现频率逐年增加,得益于云阳县禁渔措施的执行。“我们持续水陆联动执法,在长江重点流域和易发生非法捕捞区域开展零点行动,重点打击以‘泥鳅钓’为主的生产性垂钓,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云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介绍,通过“生态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的机制,成功促使违法者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放流超过16万尾鱼苗,进一步促进了水域生态的恢复与保护,确保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稳定恢复,目前长江云阳段记录到的鱼类种类达到150种。(谭启云)

编辑: 刘文静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