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突出海量信息重围 破解普法“传播密码” ——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纪实

  “小美是又气又悔啊,没想到在朋友圈抱怨两句加班就被开除了,这是不是太过了啊?”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都不肯放过我……倒地大哭的孩子、愤怒的母亲、神情冷漠的年轻女子,不知真相的网友们爱心‘泛滥’了……”

  6月14日下午,由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当代党员杂志社联动九龙坡区举办的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在九龙坡区举行。

6月14日,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在九龙坡区举行。王柏林 摄

  大赛以“渝E普法·与您同行”为主题,经过半年的征集、初赛、决赛,圆满完成各项赛程。各区县、高校和网站从组织创作的500余部作品中筛选出170部作品报名参赛,决赛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8个、组织奖5个。作品全网累计阅读量逾3298万人次,其中100万+作品9部,10万+作品37部。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既是新时代普法突出海量信息重围的一场有效的“传播实验”,也是普法工作一次有力的“练兵实战”。

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现场。王柏林 摄

  紧扣时代主题 充分把握普法宣传要求

  普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网络普法,既要普网络之法,也要用网络普法。在互联网时代,会用网络普法是普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为重庆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八五”普法规划,落实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工作要点的重要落地活动,本次大赛便是在充分把握新时代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市委网信办主任吴勇军在大赛中提出,全市网络普法工作要牢牢抓住重点任务,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首要任务”,做好宪法、民法典和互联网法律法规宣传;要牢牢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运用“互联网”“故事”载体形式,把“法言法语”转化为“网言网语”、转化成故事情节、视频符号;要牢牢扭紧普法合力,联动司法局、普法办、新闻网站,调动主播大V、学校师生、法律工作者力量,形成网络普法工作大格局;要牢牢盯住实绩实效,强化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持续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实现网络普法网上“百家争鸣”、网下“百花齐放”。

  此次大赛根据网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要求,深度结合老百姓现实所需,围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开展普法,也围绕《宪法》《民法典》等基础性法律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开展普法。

  在决赛现场,20名选手一一讲述着动人的普法故事。《电话里的“成功秘诀”》《最好的礼物》《一条朋友圈引发的纠纷》《“迟来”的父爱》……一个个故事,把一款款法律条文讲“活”了,为《宪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作出了生动阐释。

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现场。王柏林 摄

  遵循传播规律 互联网+短视频+故事成功出圈

  网络普法不是新鲜事,普法部门都建立有自己的新媒体普法平台,但却往往面临相同的困扰:平台单打独斗影响力不足、普法宣传效果不显著、普法宣传形式化不新颖等等。

  赛前,大赛主办方对全市网络普法现状和广大网民普法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认真研究目前网络普法存在的普法宣传创新不足、形式内容枯燥单一等短板。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普遍性和严谨性。网络普法如果创新不足,就会显得枯燥、严肃,尤其是大篇幅的理论化、专业化阐释,难以引起公众共鸣。”九龙坡区委网信办干部涂涛说。

  另一方面,主办方在大量成功普法案例中总结经验:形式上紧跟热点话题,擅长故事化表达,尤其是短小有趣的“活泼式”普法,使普法内容有温度,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直接拉近与普法受众的距离。

  “老百姓在哪儿,普法就要到哪儿去;老百姓喜欢什么平台和方式,就要用什么平台和方式普法。”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特别注重“短视频”“故事性”“话题设置”等,鼓励创作者聚焦一个人、一件事、一张图片、一款法条等小切口,写好“小作文”、讲好“小故事”,灵活运用内心独白、倒叙、反转、互动等手法,采用竖屏拍摄短视频,力争前5秒吸引人、前1分钟打动人、总时长以2′30″到4′30″为宜。所有作品均要求设置话题“#渝E普法·与您同行#”,着力提升活动辨识度、传播力、影响力。

  大赛通过充分调研找准着力点,充分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全面适应群众喜欢的普法方式,为后续激活“流量密码”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现场。王柏林 摄

  延伸创作主体 全社会总动员锻造精品

  过去,网络普法往往局限在普法部门和执法部门,群众作为普法对象,往往成为“受众”,缺乏参与感,因而影响普法效果。

  近年来,重庆网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着力打造网络普法“双百工程”,推动线上栏目百家争鸣、线下活动百花齐放。线上,由市委网信办创办的《网信说法》普法专栏,制作推出的微短剧、短视频全网阅读量累计超4亿人次,获评“全国正能量精品专题专栏”;全市网络媒体推出的《上游说法》《拍案说法》等一批品牌栏目,广获好评。线下,由各区县策划的“e起普法”、乡贤普法、“柚娃”普法、童书普法等活动,“杜鹃花开”未成年人驿站普法品牌基地等载体,为公众提供了多种学法途径。全市累计获评7个全国网络普法优秀案例,重庆市委网信办获评“全国网络普法成绩突出单位”。

  “普法工作的实质是宣传工作。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互联网时代通过走好群众路线开展普法工作的基本本领。”重庆市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充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鼓励各区县、各单位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媒体主播、主持人及网红等从业人员,学校师生和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代表本地本单位积极参赛。共征集作品500余部,初选入围170部。

  大赛专门强调通过讲故事形式展开,鼓励参赛者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亲情故事等,在故事中自然流畅地引入法条、弘扬法治文化。对参赛作品选题不作限制,既有网信题材、先进事迹,也有典型案例等。“关键要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全市司法系统干部积极参赛,提供了一大批生动典型故事,涌现出一系列普法精品,得到网民广泛关注、点赞。

  网友“武鑫”在看完讲述警察与外卖员的真实故事《最好的礼物》后情不自禁地评价:“当执法者有了温度,普法就不是冰冷法条的陈述,而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同届校友孙警官点赞!”

  网友“温酒叙余生”从《妈妈学法 给爱以底气》中感受到母亲依法为孩子维权的力量,激动地说,汪妈妈好样的!

  网友对作品《万万没想到》的创新讲述频频点赞:“这种普法视频真的很好”“拍得好,寓教于乐”。

  决赛当天,来自全市网信系统、司法系统和九龙坡区的200余名干部职工现场聆听了故事。“选手们选择的故事十分贴近生活,几乎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抓住了案件关键细节,个个是精品,弘扬了法治精神,讲得既精彩、又感人!”不少现场观众说道。

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现场。王柏林 摄

  创新传播链条 有效提升网络普法质效

  多形式创新整合拓宽传播链条,才能更好提升传播效应和普法质效。

  为此,重庆网信系统有效联动各方,在“百家争鸣”的基础上,健全央媒、市媒、县媒、商媒、自媒“五媒联动”普法传播机制,形成了重点普法作品“一家首发、大家转发”的网络普法传播矩阵。

  “普法关键在‘普’”。有别于以往视频征集评选活动,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十分注重作品传播效果,强化议程设置、积极设置话题,迭代创新活动流程,通过“传播—评比—再传播”的方式,吸引众多“草根”、大V创作、传播、点赞。

  大赛专门引导初赛短视频作品全面上传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市级重点新闻网站、区县融媒体平台等主流网络媒体,特别是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账号传播,全面鼓励“进圈入群”,贴近老百姓,力争单个视频传播量突破10万+。

  当代党员杂志社制作推出的大赛专题网页,全程集纳呈现活动动态,上传发布选手视频170部,为初赛线上互评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主流网络媒体纷纷转发报道大赛内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重庆发布”“网信重庆”“重庆大学”等政务新媒体集中推送相关视频,在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号、今日头条号引起广泛传播。南岸区创作推送普法短视频《“ji”情背后的真相》,在微博平台获大V转发,单期视频阅读量达10万+。永川区创作推送普法短视频《亚男的日记本》,在抖音平台的单期视频播放量达15万+。

  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大赛10万+阅读量作品已占全部参赛作品的21.76%。

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决赛现场。王柏林 摄

  打造大赛样板 高水平办赛高标准练兵

  作为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的承办单位,九龙坡区委网信办高质量承办初赛、决赛,全力打造同类活动样板典范。赛中,邀请重庆广电集团(总台)、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百度、抖音、新浪等单位专家担任评委,组织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重庆卫视等中央、市属媒体和区融媒体中心宣传报道大赛风采,提供全程精细化服务。

  “这次大赛也算是我们基层网信系统创新实践的一次大练兵,汇聚了一大批网络普法人才。”重庆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报名情况,首先可以判断,普法的人,重点在于媒体记者、政法干警、学校师生。根据传播的情况,则可以清晰看到,网络普法,法制是对象、故事是传播力、视频是形式、平台账号是关键、提升法治信仰是灵魂。经过实战训练,全市网络普法工作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熟悉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是做好新时代网络普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建设懂法律、懂传播、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网络普法工作队伍尤为重要。

  目前,重庆市已建成网络普法“三支队伍”。包括高校教授、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法务专员等专家普法队伍,网信干部、网络执法人员等专业普法队伍,高校师生、社区工作者等普法志愿者队伍。指导永川打造的网信普法“蓝马甲”志愿者队伍,已壮大到3000多人,深入基层开展活动500余次,受到广泛好评。

  下一步,重庆市首届“互联网+故事”普法大赛将全网展播优秀作品,让普法视频进入“千屏万端”。7月,大赛还将举行专题研讨会,深入总结网络普法做法经验、规律认识,不断总结普法新成效,凝聚普法新合力。(刘翰书 高晓燕)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