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护珊瑚的“奶爸”们

  状如花草,颜色艳丽,随着水流延展舞动,长在水里的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是怎么繁育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记者走近一群“奶爸”守护下的珊瑚世界:五彩斑斓同时,新的生命也在悄然诞生。

  “看”珊瑚

  30岁的金骏学的是水产养殖专业,专业“半对口”的他,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守护珊瑚的“奶爸”——珊瑚饲养员。

  6月5日早上8点过,金骏来到位于重庆巴南区的汉海海洋公园水族馆,第一件事就是开灯。紫色、粉色、绿色……光照下的珊瑚,颜色更加艳丽,它们“长”在错落有致的人造礁石上,随着水流舞动,让这小小的一方水下生命世界,仿若万物生长的热带雨林。500余株、27种类型的珊瑚刚到这里“安家”,正在适应新环境。

  灯光并不是随意开启,里面大有学问。“珊瑚,又名珊瑚虫,是植物性很强的动物。”金骏介绍,多数珊瑚体内共生有虫黄藻,虫黄藻可以通过吸收紫外光、蓝光等发生刺激反应,从而为珊瑚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此外,虫黄藻产生的荧光蛋白也是让珊瑚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最大功臣”。

  开灯后,就是对500余株珊瑚进行观察。透过玻璃,金骏的目光依次扫过每一株珊瑚。“它的触手没有像其他珊瑚那样延展开来,呈现萎缩的状态,颜色也有异常,出现泛白。”金骏指着一株长得像大象耳朵的珊瑚说,“它是象耳菇珊瑚,可能有寄生虫也可能出现溃烂,必须要把它拿出来放进医疗缸里进行观察治疗。”

  “喂”珊瑚

  找出生病的珊瑚后,金骏的同事杨柱“上场”了。

  杨柱换好潜水服,戴上呼吸管,潜入1.7米水深的“珊瑚世界”。下到水里后,他非常小心,尽可能不让身体碰触到珊瑚。下潜到深处,他双手轻柔地将生病的象耳菇珊瑚从礁石上分离开来,接着浮出水面,交给金骏。

  早已准备就绪的金骏接过象耳菇珊瑚后,将其放进玻璃观察杯里,接着又送到医疗缸,进行药物治疗。

  水里,杨柱的工作还在继续,他拿着滴管给一些珊瑚投喂食物。据介绍,大部分珊瑚能“自给自足”也有少部分珊瑚无法吸收到光线或无法充分伸展触角,要以浮游植物或动物为食。

  来到一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珊瑚面前,杨柱用滴管轻触珊瑚触手,将滴管里的浮游生物一一滴进触手里。喂完这株水桃花珊瑚,他又起身来到奶黄色的手指皮革珊瑚前,细心投喂。整个喂食过程需要一两个小时。

  “我们作为珊瑚饲养员,必须要下水。为此,我们还考了潜水证。”金骏表示,日常工作中,往往是同事相互配合,“比如,杨柱下水,我就在外面观察,彼此之间用手势来进行交流。”

  “种”珊瑚

  珊瑚“奶爸”们除了养护,还要培育新的生命。

  在培育室,几十株小巧的皮革珊瑚在培育缸里静静生长。光照下,它们舒展着奶白细小的触手,仿佛长在营养包上的金针菇。

  在另一个培育缸里,气泡珊瑚正展开它的触手,随水流摆动。别看气泡珊瑚看着可爱,可到了夜间,它可是“杀手”,触手布满毒性很强的刺细胞,很多浮游生物都在它们的猎物名单上。

  “我们公园具备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金骏介绍,对于软体类的皮革珊瑚,他们在繁育时,会把多余的珊瑚体切成小块,消毒后固定到基座上,再放置到培育缸内合适的位置“种起来”。繁育过程中,光照和水质要特别留意,还要保持水质中一定的盐分以及钙镁离子的含量。

  目前,他们已经成功对皮革珊瑚、气泡珊瑚、草皮珊瑚、蘑菇珊瑚、千手珊瑚等实现了繁育。

  “珊瑚细小,敏感脆弱,但也有生命,看到它们生长得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我们会很开心。”金骏表示,这份工作并不枯燥,而是非常有获得感和价值感。同时,他还介绍,珊瑚实现了人工培育,可满足市场需求,能减少野外开采,有效保护海洋环境。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