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北石马河街道创新推行“五指解纷法”五指巧解“千千结” 政通人和满目春

4月8日,石马河街道代表聊天室,人大代表李武经(右一)在调解纠纷。曹检 摄

  首创“四级书记接访”制度,推行“主任议事会”,500余件重点矛盾得到化解

  分门别类建立并实时更新矛盾纠纷“全量库”和问题清单,已归集解决群众诉求8600多件

  建立了“群众点单、高效办单、全程督单、书记问单、群众评单”的“五单问效机制”,群众反映事件办结率99%、满意率90%以上

  挖掘在职党员等本土“行家”充当“网格小马”,解决邻里纠纷和小微矛盾诉求3300多件,居民群众赠送锦旗50多面

  “五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石马河街道深刻领会五指联动、攥指成拳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创新基层治理纠纷调解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五指解纷法。

  通过推行“五指解纷法”,石马河街道2023年信访总量、重点矛盾纠纷和刑事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6.9%、30.5%和19%,平安建设工作获得市、区两级表彰奖励。今年3月,五指解纷法被评为全区“优秀党建品牌”。

  “拇指”最关键 “一把手”直面解纷

  解纷法则: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处理危局、乐于协调解压,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4月8日,石马河街道新城社区金色年华小区外,居民张泽禹快步赶路。走到大炊江湖菜门口,一张“共享公厕”的标识牌让她停下了脚步。她走进店内,几分钟后再出来,已不见行色匆匆。她告诉记者,“有了共享公厕,很是方便了我们居民!”

  石马河居民外出如厕不再难,得益于一次“书记接待日”活动。活动中,一位老年居民反映,“出门买个菜,想上厕所找不到地方。啷个办?”如厕小事关系民生大事。街道立即召开会议并展开实地勘查,与居民、商户多次探讨,决定推行“共享公厕”行动。如今,已有1020家辖区商铺和企业设立“共享公厕”,免费供居民使用。

  街道高度重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把“首抓稳定”作为“党建统领、五抓强街”第一重要任务,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党工委会和行政会的固定研究事项。“书记接待日”是石马和谐议事机制的重要一环,是“一把手”敢于直面问题的真实写照。石马河街道首创“四级书记接访”制度(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第一书记、社区党委书记、驻辖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推行“主任议事会”,由办事处和人大工委主任带案下访、入小区进楼栋上门议事形成制度。

  得益于充分激活党政“一把手”直面问题,亲身践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全覆盖”机制,经常到网格实操、敢当场拍板。诸如观农贸多年堵车引发商户和居民积怨、壹江城存量物业矛盾引发的业主物业冲突等500余件重点矛盾得到化解,奏响了“石马和谐”最强音。

  “食指”明方向 “深调研”导航解纷

  解纷法则:建矛盾纠纷“全量库”、立处置矛盾“基本法”、有解纷过程“指南针”,向调查研究要“发言权”“决策权”

  石马河街道面积不到14平方公里,却有20个社区,实有人口30多万人,其中仅拆迁安置居民就超过8.3万人,是全区常住人口、特色群体、拆迁安置、高档小区最多的地区。

  尽管面临复杂局面,石马河街道仍然交出了平安稳定工作的高分报表。社会矛盾存量减少、刑事发案大幅下降、社会问题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高分秘诀何在?石马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白伟正伸出食指示意,“人们常用食指指方向,解决矛盾纠纷同样需要把握方向。深入调研才能明确方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石马河街道邀请6名专家学者和街道有研究能力的干部组建了“石马智囊团”,每年都要针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稳定开展专题调研。2023年,石马河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就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制定了11个重点调研课题,并科学运用调研成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为街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进入新时代,大数据成为调研的新动能。利用我区去年构建完成的镇街基层智治体系,石马河街道分门别类建立并实时更新矛盾纠纷“全量库”和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已归集解决群众诉求8600多件,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工作有方。(下转2版)  (上接1版)

  同时,街道健全矛盾“发现—诊断—化解—评价”闭环机制,充实矛盾化解典型案例库,为同类问题处置提供借鉴;坚持将“三到位一处理”作为解决问题“指南针”,仅2023年就化解重点信访问题290多个。

  “中指”最突出 “组合拳”强力解纷

  解纷法则:打好专项治理“牌”、组好专班队伍“阁”、解好专门政策“锁”,以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攻坚战”

  4月8日下午,恒康茶叶市场,看着进进出出的车辆,钟灵茶叶负责人顾勤说:“现在这一片停车规范多了,客户进出方便了,货车可以开到店门口,我们经营发展的信心增强了!”

  仅仅半年前,顾勤发展的信心并没有如今这般强大。

  恒康茶叶市场毗邻拆迁安置小区明瑜恒康佳苑,由于配套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小区业主和商户之间频频因为停车爆发矛盾。

  去年,石马河街道依托开展主题教育契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化解物业矛盾进小区全覆盖”举措,决定对恒康茶叶市场停车难进行专项治理。在实地走访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街道确定了共管、共有、共建的停车场治理方案。新增车位565个、摇号并公示居民所属停车位、约定15%临停车位解决茶商需求……一系列措施下,困扰片区十余年的停车乱象终于得到遏制。

  规范恒康茶叶市场及周边停车秩序,是石马河街道打好专项治理“牌”的生动写照。通过一套“组合拳”解决突出问题,除了要打好专项治理“牌”,石马河街道还有另外两项经验之谈——

  组好专班队伍“阁”。在综治、城管、公安、物业等主要部门进行骨干储备,建立平急转换、适时增减、收放自如的专班队伍,确保基础构架牢固。

  解好专门政策“锁”。在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时,用好上级专门政策和本级专门举措。例如在化解万戈冻库积案中,用好2000万元专项资金,彻底解决拖了20年的遗留问题。此案获评全市主题教育信访系统优秀案例。

  “无名指”易忽略 “溯源头”前置解纷

  解纷法则:惠民政策“宜高不宜低”、为民服务“宜早不宜迟”、解民所惑“宜疏不宜堵”,防止“风起于青蘋之末”

  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许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就像无名指一样时常被人忽略。

  在工作中,如何找准群众关心的“最大公约数”?如何把基层治理的痛点变为发展的亮点?石马河用实践作出回答——执行惠民政策“宜高不宜低”、服务群众“宜早不宜迟”、解民所惑“宜疏不宜堵”,不忽略任何环节、从源头上开始预防。

  如今,来鹿寺社区居民李女士日常出行少不了乘坐3613路公交车。这辆车运行玉带山至宏运路北区间,基本覆盖了李女士日常活动半径。她说:“这条公交线路通车了,我们出行确实方便很多咯!”

  来鹿寺社区地理位置较偏,公共出行曾让当地居民十分头疼。在一次社区院坝会上,居民王先生向社区干部反映,每日工作通勤十分不便,希望能够改善公共交通服务。

  群众利益无小事。石马河街道迅速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积极推动新增公交线路事宜落地。3613路公交车开通后,有效缓解了该片区30多个小区、约6万人的出行难。

  3613公交车的开通只是其中一例。自2022年起,石马河街道就建立了“群众点单、高效办单、全程督单、书记问单、群众评单”的“五单问效机制”,推动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追责,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可启动二次问效程序。截至目前,“五单”问效行动已办结问题9080件,群众反映事件办结率99%、满意率90%以上。

  自2023年起,街道开始高标准实施“民生123工程”,即每年新增1万个就业岗位,增加1000个公厕、1000家小微企业,施行100个便民项目、整治100个城管死角、救助100个困难家庭,真正把为民、惠民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

  “小指”能量大 “小马帮”处处解纷

  解纷法则:“老马带小马”落地、“专业小马”赋能、“网格小马”显威,呈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解纷格局

  每天上午在“李代表聊天室”接待群众,每天下午奔走在各个社区,这是石马河街道人大代表李武经的日常。

  李武经家住南桥维丰小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2022年5月,“李代表聊天室”成立,熟练运用“老马工作法”,解决了不少加装电梯纠纷、停车难、油烟噪音扰民等各类问题。

  “代表聊天室”是“石马和谐”议事机制的一环,是化解群众身边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街道坚持“两眼向下”工作法,探索构建“书记接待日+主任议事会+代表聊天室”的“石马和谐”议事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与大兴调查研究“双做实”,矛盾纠纷存量与增量“双减少”。

  石马河街道依托“代表聊天室”落地落实“老马带小马”工作,坚持全面治理理念,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建成基础网格251个、微网格1435个,单建或联建网格党组织259个,全面实现“组网合一”,有效发挥了社区解民忧的主力军作用。此外——

  推动专业小马“赋能”。建强用好政法、妇联和社会专业机构“小马”资源,解决专业领域社会矛盾,金科服务等4家企业获评“先锋物业”。南桥寺社区成功入选首批创新示范建设市级“渝好空间”项目名单。

  推动网格小马“显威”。推广“小马驿站”进网格入楼栋,挖掘在职党员等本土“行家”充当“网格小马”,解决邻里纠纷和小微矛盾诉求3300多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辖区居民群众赠送锦旗50多面。

  人文厚重的文化之城,花香弥漫的美丽之城,茶香馥郁的养生之城,活力四射的现代之城……千人千面的石马河,伴随着“五指解纷法”的不断推行、完善,必将实现“石马河稳,则江北稳;石马河安,则江北安”的愿景,成长为一座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黄丽丽)

编辑: 刘磊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