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医生跟着患者跑,重医大附三院大力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以前我也看过病,负责门诊、手术、住院的都不是同一位医生,可现在在重医大附三院,经验丰富的主诊医师从头管到尾。”老徐是一名急性脑梗患者,马上出院的他谈起此次诊疗全程时说。

  老徐的就医体验得益于新的医疗管理模式——“主诊医师负责制”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推行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理论基础是矩阵式组织管理理论,具体是指由一名主诊医师带领多名经管医师,组成一个专业医疗组,患者从门诊检查到住院、手术、会诊、出院以及愈后的随访,整个过程都由一个专门的医疗小组负责。

  主诊医师负责制按照专科、专病划分,打破了“门诊是门诊,住院是住院”的分段式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条龙”的诊疗服务。

  据介绍,2021年起,重医大附三院实施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即主诊医师在科主任领导下确定临床亚专业主攻方向,并全面负责本医师组的医疗、教学、科研及新技术项目的开展和运用。目前,医院已在骨与创伤中心、神经疾病中心、疼痛科等临床科室建立70多个专业医疗组,设专病门诊20多个,实现了门诊、病区一体化转归和诊疗流程的无缝衔接,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自从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来神经疾病中心诊治的患者得到了更及时、更精准的治疗。”重医大附三院神经疾病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来科室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复杂,往往需要神经内科、外科的综合治疗,因此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科室的实际情况,神经疾病中心细分为卒中组、帕金森组、介入治疗组等6个主诊医师责任小组,神经内科、外科融为一体,可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一体化服务,避免了以前辗转科室的情况,让患者少跑路。

  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后,患者有就医新体验新感受,各级医师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重医大附三院医务部副主任李剑表示,主诊医师带领的医疗小组可专攻一个专业方向,对某一个亚专业来进行深入研究,在医疗技术方面不断钻研,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能让主诊医师持续在临床一线接触患者,有助于临床能力的提升。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医生自身足够优秀,专业水平过硬,就可以跳过熬资历、熬年份的职称评审,直接担任主诊医师。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也得到了更多成长机会。

  管理模式变了,绩效考核、分配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据了解,医院主诊医师竞聘上岗、逐年考核,只要符合条件的人员就可以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实行院、科、组三级绩效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主诊医师组按照专业能力、就诊能力、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将效益直接算到小组,由组长来进行分配。

  重医大附三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后,科主任和主诊医师“责、权、利”划分清晰,主诊医师成为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利于医疗质量、安全的提升,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实现从“患者跟着医生跑”到“医生跟着患者跑”的转变。(翁小荔)

编辑:许文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