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破解“集而不团” 推动“各美其美”——重庆南岸“全域集团化办学”观察
2024年05月29日 11:41 来源: 新华网

重庆辅仁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共创课程,图为参与特色课程的同学正在踢球。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5月29日电(陈雨)如何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每一个孩子身边,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各地教育部门普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以全域集团化办学为抓手,组建“名校+”紧密型、“高校+”贯通型、“主题+”联盟型等教育集团,坚持携手共进、突出制度创新、推行一校一策,不但破解了“集而不团”现象,还使得教育集团“各美其美”,不断推动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携手共进 推动全域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南岸区从1999年起,就不断探索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城市化快速演进做服务配套。

  据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智介绍,“品牌输出、辐射引领”的“名校+”紧密型办学模式是南岸集团化办学的1.0阶段: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南坪实验小学、天台岗小学等名校在区域内领办新建学校,提高南岸区新办学校的基础水平。

  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南岸区最早一批成立的教育集团之一。据该集团党委书记冯晓旭介绍,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之初,按照一体化配备管理层、一体化配备师资、一体化开展培训的办学模式,先后领办了正街校区、洋世达校区、康德校区等9个新建学校。

  “因为集团化办学,我的孩子在分校也接受到了与本部同样优质的教育。同样的师资、共享的精品课程极大地缓解了我的择校焦虑。”孩子就读于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校六年级十班的家长尹作发说。

  “在南坪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取得成效的基础之上,南岸区推出了‘高校+’贯通型、‘主题+’联盟型等类型多元的集团化办学2.0阶段。”李智介绍说,“高校+”贯通型教育集团,即区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校地合作共建的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主题+”联盟型教育集团,即以发挥重庆市特教中心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普特融合,发展联盟型融合教育集团;加强与行业部门、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创建联盟型职业教育集团。

  为给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联合天台岗小学校、茶园新城中学、重庆市第110中学校等15所学校成立了融合教育集团。“集团内的学校,通过资源共享、课程改革共创、师生发展共赢的联盟合作机制,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教学。”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李龙梅说。

  依托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南岸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向全域共享。截至目前,南岸区已组建35个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学校参与率和学生受益率均达100%。

南山珊瑚小学到文峰小学交流轮岗的教师李文佳组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新华网发

  制度创新 破解“集而不团”现象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多地不同学校之间因教学理念不一致、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流动性不足等因素,出现了“集而不团”现象,让集团化办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破解这种“形聚神散”难题?

  “南岸区突出制度创新,增加集团总校干部配备职数,为集团各校储备干部;设立教师‘编制池’‘职称池’,建立干部教师‘集团管学校用’机制,集团总校在成员校间动态调整编制,职称统筹使用,盘活区域教师存量;匹配集团化办学经费,教育集团可横向调剂专项经费,根据实际需求,适度增加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预算和特色项目经费预算。”南岸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朱静萍说。

  为让集团化办学牵头校更好地带动其他学校发展,南岸区还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考评体系,出台《学校发展性评价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办法》等制度,采取捆绑式评价与学校自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撬动教育集团共同进步和特色发展。同时,出台区域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政策,鼓励优秀干部教师跨校、跨域交流轮岗,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激发教育系统内部活力。

  黄贵松是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康德校区的一名数学骨干教师,在集团的光华校区成立时,按照轮岗要求,黄贵松前往新校区负责数学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轮岗期间,新的生源和教师队伍带来的挑战,让我的教学和管理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另外,轮岗这段履历也让我更加顺利地通过了职称评审。”黄贵松说。

  目前,南岸各教育集团累计灵活引进33名高校教师开展跨学堂授课。各集团在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活动竞赛、科研成果等领域实现合作共建,打造了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大阅读”特色课程、天台岗小学“同质异彩”课程、龙门浩隆平小学“好种子”课程等一批精品课程。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大阅读””特色课程之话剧《暗恋桃花源》改编演绎现场。新华网发

  一校一策 教育集团“各美其美”

  随着集团成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避免“千校一面”,让相对稀释的优质教育资源重新浓缩,从而让名校之“名”不褪色,优质教育资源“可再生”,是集团化办学可持续的关键。为此,南岸区提出了坚持质量导向、突出自身优势、推行一校一策、实现特色发展的解题思路。

  日前,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附小教育集团”)的老师们相聚一起切磋交流。活动中,新教师“练兵实战”,学科导师听课点评,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维的火花,共同探寻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

  附小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陈代伟介绍,为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集团精准摸排集团内优质师资,成立集团学术委员会,建立学科工作坊,助力集团教师队伍发展。在此基础上,附小教育集团依托江南水岸小学的竹文化、迎龙小学的生态教育、香溪小学的儿童教育戏剧等特色内容,开发了竹壳雕刻画、脸谱中国、博物馆学堂等集团化特色课程,让各成员校在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各美其美”。

  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也在依托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等平台,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各成员校的特点,实现差异化发展。比如,正街校区依托戏剧打造“戏汇正街,七彩文昌”的特色校园文化;外国语校区突出中西融合,“让世界走进学校,让孩子拥抱世界”。

  “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容增量,我区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了内涵特色发展,不但解决老百姓‘有学上’问题,还能让老百姓‘上好学’,大大缓解了入学、择校焦虑,有力地促进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李智说。

编辑: 王龙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