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董小玉 卢松岩|“诗与远方”就在脚下
2024年05月23日 10:13 来源: 重庆日报

  滕丛丛导演的短剧《我的阿勒泰》已经收官,可是它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的热议还在持续。该剧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播出之后,凭着阿勒泰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温馨治愈的故事情节,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以乡村为背景的治愈系影视剧频频爆火。无论是今年的《我的阿勒泰》,还是去年的《去有风的地方》,都将拍摄背景设置在了远离现代气息的乡村,剧中的主角李文秀和许红豆在体验了都市生活的热闹繁华与劳碌奔波之后,感到身心俱疲。她们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带领着屏幕前的观众踏上了一场不同寻常的乡村之旅。  

  在这趟旅途中,观众得以领略那些自然美景与风味美食,以及邻里之间淳朴真挚的情谊。这些元素在启发着剧中人物思考生命意义之余,也为观众提供了情感上的疗愈。

  此类电视剧在近些年快速走红的原因在于,它给观众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生命哲学的复归,唤醒了观众血脉中的亲切感。

  从近年来青年群体常挂在口中的“丧”“躺平”等词可以看出,青年群体普遍感慨现代化都市生活的竞争过于激烈,压力巨大。借助乡村类影视剧,青年观众看到了一种轻松、闲适、安逸的生活样式,窥见到了生命的另一种价值。

  在《我的阿勒泰》中,当李文秀焦虑于如何在母亲面前彰显自身的价值时,母亲张凤侠却说:“什么叫有用?这草原上的草和树,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那没有人用,它们就静静地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也挺好,不是吗?”如今这段话已经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其治愈的意义在于传递了“人的生命与生活,就是意义本身”的哲理。

  以局外人的视角观望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是这类电视剧的一致选择。它为主人公和荧幕前的观众提供了一场关于“诗与远方”的审美想象。

  当然,所谓的“诗与远方”,不止于物理距离上的“远方”,也是在我们脚下的心灵远方。

  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所呈现出的“他者”视角不同,原著作者李娟完全是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来书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电视剧热播后,李娟曾在一场直播中谈道:城市里的人,并不是失去了某种纯真,而是更有安全感了。在城市里生活也是权衡利弊的选择。

  李娟的这一回答,稀释了人们对城市与乡村的刻板想象,提醒我们在被这些美轮美奂的乡村影视剧所打动的同时,也不应该完全否定城市生活,更不应该过度美化自己未曾亲涉的生活。

  事实上,李娟的成功,就是选择了一条忠于自己日常生活的道路,她在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之余,升华了日常生活的经验。读者感动于她笔下的阿勒泰,不仅由于她描绘了乡村的真实生活,更因为她不断发出的对生命本真的叩问。

  因此,所谓的“诗与远方”不只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性的概念,还应该包括心灵的归属、脚下的生活。只要心中有诗,何处不是心之所归?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