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重庆走向世界 让世界看向重庆

  一直以来,重庆都有着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一跃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成为与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国际四大名城。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重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出台《重庆市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全面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立足中西部、面向东盟、联通全球的对外交往格局,推动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进入加速提效新阶段。

  重庆,迎来了新的对外开放“高光时刻”。

  山城越来越有“国际范”

  2019年10月22日,重庆召开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首次提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这一概念。

  重庆的一系列发展战略、目标、行动,不再局限于“一域”,而是指向“全球”。

  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秉持这个理念,重庆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发力,成效也显而易见——

  近3年,重庆进出口总额达17951亿元,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700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渝落户累计达到319家;重庆市内企业“走出去”办企累计超过300家,海外资产累计近200亿美元。

  仅2023年在重庆举办的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就推动达成在渝西地区创新打造枢纽港产业园和生命科技城等实体化合作项目,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95个、总金额256.5亿美元,金融服务项目264个、金额312.2亿美元。

  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重大战略方面,重庆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2023年,重庆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际交流合作事项纳入习近平主席外交活动内容,包括老挝人革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等外国政要,以及超过115名副部长级以上重要外宾、70余位驻华使节来渝访问,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2024年,德国总理朔尔茨率政府官员和12位重量级德企高管访问重庆。

  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是重庆上上下下为打开“新开放格局”而付出的无数努力。

  过去一年,重庆成功举办2023智博会、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高规格国际会议,举办了2023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数字技术合作论坛、2023年中国川渝地区-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论坛等地方合作论坛。

  此外,重庆还主动策划举办了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传承中美人民友谊;组织开展驻华使节陆海新通道行品牌活动,致力于增强国际经贸往来。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丰富了重庆举办国际会议和活动的经验,还促进了重庆对外开放向深向实,源源不断结出务实合作新成果;同时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湄公河、东盟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合作,展现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庆担当”。

  开放之于重庆越来越“可感”

  由“开放”引起的变化,正在重庆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说是重庆这座“开放之城”的生动注脚。

  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个国家的490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1.5万列。今年一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货物5万标箱,同比增长39%;货值约92亿元,同比增长54%。

  数据见证了无数渝企的发展壮大,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因此享受到了便利和优惠。

  自重庆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泰国榴莲专列以来,泰国榴莲从采摘到送进重庆各大超市只需要5天,重庆市民得以吃上价格更便宜、更新鲜的榴莲。除了从东盟国家进口水果、矿石等产品外,重庆也将整车、笔记本电脑、汽摩配件、化工品、农特产品等出口到世界各地,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随着重庆与他国在经贸、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重庆市民对开放二字越来越“可感”。

  白俄罗斯驻渝总领事德米特里·叶梅利扬诺夫说,近年来,白俄罗斯戈梅利农业机械厂与宗申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研发生产大型高端玉米收获机,能有效防止粮食浪费,平均一亩地可减少60—80斤粮食损失。

  去年6月,以色列、土耳其、哥伦比亚、波兰四国驻华大使密集到访四川外国语大学。来自希伯来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波兰语专业的师生代表,先后与四位大使面对面深入交流。

  “以前我认为小语种很难有展示机会,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川外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2级土耳其语专业学生颜铭均说,与大使的交流,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人文交流的力量。

  去年9月,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首访重庆,让重庆的乐迷不出国门就能听到纯正的俄罗斯古典音乐。今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成功签署相关教育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构建多层次的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助推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家走向世界舞台。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一批“国字号”对外交流平台相继落地重庆,积极推动了世界文明互鉴、国际减贫和旅游合作事业的发展。

  今年1月,尼泊尔农业发展能力提升研修班在西南大学开班,40余名尼泊尔学员来到重庆,深入了解中国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参加研修班的学员拉金德拉·乌普雷蒂表示:“尼泊尔有足够的肥沃土地和灌溉设施,但缺乏与农业有关的技术和实践知识,这个研修班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一个更开放的新重庆值得期待

  开放创造机遇,合作催生活力。

  40多年来,重庆始终本着真诚、平等、互利的原则缔结友城,形成了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实体、普通市民广泛参与国际友城活动的对外交往格局。

  过去一年,重庆新增老挝占巴塞省为国际友城,新增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巴西圣保罗州等9个友好交流城市,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总数分别达到54个、127个。

  在这些城市中,既有美国西雅图市、加拿大多伦多市、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瑞士苏黎世州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城市,也有泰国曼谷市、柬埔寨金边市、乍得恩贾梅纳市等一批首都城市,还有伊朗设拉子市、埃及阿斯旺市等历史文化名城,更不乏一批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城市。

  这些年,重庆对外经贸往来不断拓展——

  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接手项目,救活了位于南美洲圭亚那第二大城市林登的老矿,并解决了当地约7%民众的生计;

  2012年,总部位于墨西哥新莱昂州的尼玛克公司入驻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总投资约1.29亿美元;

  2019年,总部设在杜塞尔多夫的“麦德龙”仓储式超市集团在重庆开设了第三家门店;

  2023年,中澳(重庆-布里斯班)国际产教合作基地签约揭牌,为中澳,特别是重庆-布里斯班在人文产教合作方面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通道;

  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州长率大型政府经贸团访渝,与90余家重庆企业广泛对接交流,多家重庆企业与塔什干州相关方达成进出口采购协议或合作意向并签约。

  在持续深化经贸交往的同时,重庆也在不断加强与国际友城、友好交流城市的文旅关系。

  近年来,重庆大学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成立联合物流学院,开展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重庆医科大学深化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与保加利亚普列文医科大学续签协议,新增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为海外合作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与杜塞尔多夫医学院在骨科领域开展科研合作……

  随着重庆的国际吸引力大幅提升,越来越多外籍友人选择走进重庆。重庆也借开放“东风”进一步提升对外交往活跃度,张开怀抱迎接更多外籍友人来渝旅游,打卡山城美食,观赏绝美夜色,沉浸式感受山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经开通往来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马德里等21条国家(地区)客运航线,实际在飞国际(地区)航线超过80条,基本构建起覆盖欧洲、澳洲、中东、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年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

  今年一季度,近3万名外籍人员经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入境,是去年同期的6倍;经重庆机场口岸出入境的内地居民达28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的3.3倍。“五一”期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运送出入境旅客2.5万人次。

  “我们经常接待外国友人,现在店里出现‘国际面孔’已经见惯不怪了。”曾担任G20峰会主厨的林述巍,去年7月在位于南滨路的开埠遗址公园开了一家名叫“巍绝”的中餐厅。他说,开业以来听到不少客人赞叹重庆很有特色,也时常会询问店员重庆哪里好玩,“我们特意让工作人员了解重庆文旅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推介重庆。”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总书记关于“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指示要求,找准对外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合点,细化开放发展举措、实化对外交往行动,加快形成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新格局。

  一个更加开放的重庆,值得期待。

编辑: 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