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十九届渝中区中小学生陶艺捏塑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举行,比赛共吸引区内11所中学、30所小学的中小学生报名参赛,经过校级培训、校级初赛、区级初评,最终1060名中小学生晋级区级决赛。
第十九届渝中区中小学生陶艺捏塑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举行。
大赛以“传承 启航 创新”为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岩精神血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注重艺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决赛采取学生现场限时制作的方式,最终由专家评委根据作品的主题设计、制作技法、材料及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集中评选。
比赛现场。
捏塑作为最原始、最简单、最直接的创造方式,需要制作者手、眼、脑协调配合,捏塑材料的DIY创设可以很好的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创造力,通过作品传达设计者的情感,提升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赛学生认真处理制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捏、压、刻、画、涂……比赛现场,参赛学生们拿出工具和材料,开始创作起来,用陶泥创意塑形。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少参赛者面前的作品初具雏形:充满科技与创新元素的主题作品,展现了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川剧艺术、泥塑雕刻等非遗类主题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有融入重庆火锅、桥都等地方元素的主题作品,更是还原了一座城在青少年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参赛学生制作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
一件件构思新颖、创意灵动的陶艺作品惟妙惟肖出现在大家眼前,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传统民间手工技艺、非遗文化及地方特色等相关的场景和事物。据介绍,这些作品采用软陶、超轻黏土、橡皮泥、面筋、陶土为主材,同时运用锡箔纸、易拉罐、铁丝等废旧材料制作,通过运用捏、揉、搓、剪、贴、卷等不同的技法,做成一个个造型各异,充满童真童趣的陶艺捏塑创新作品。
参赛学生作品展示。
“结合大赛主题,我将川剧脸谱、航天员、祖国发展新面貌等分别代表科技与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多个元素融合进一个作品当中,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渝中区马家堡小学的一名参赛学生介绍自己作品时说道,通过参加陶艺捏塑创意制作大赛培养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参赛学生作品展示。
本次比赛由渝中区关工委、渝中区教委主办,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渝中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承办,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协办,旨在推动青少年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激发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渝中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实施“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推动渝中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