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学生和老师都喜欢的课堂!”5月17日,在感受到了巴蜀小学“学·教小助手”课堂的魅力后,丰都县名山街道中心小学校张美容老师说。这节以数字化赋能常态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精彩展示课发生在“中国好老师巴蜀公益行”1+1+N教育互助行动走进丰都名山小学的交流活动中。
开幕式现场。
据悉,“中国好老师巴蜀公益行”1+1+N教育互助行动已坚持20余年。为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此次教育互助行动旨在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奖成果巴蜀小学“学科+”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变革,加强教育实践与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服务基层教育,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新课标数字化赋能课堂扩优提质”主题,巴蜀小学专家服务团队校长潘南,执行校长令狐林、张超、程明敏和巴蜀小学志愿者教师团队与来自丰都名山小学、石柱师范附小、长寿晶山小学、涪陵百胜小学各学校校长、种子教师、教师代表以及周边友好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展开对话与交流,通过课例展示、教研评课、项目对话等方式,达成“1+1+N”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区域携手共创,让质量提起来
走进丰都名山小学,孩子们的“巴国神鼓”“伞画”社团活动课程展演吸引了嘉宾们驻足,丰富的课程展示,让大家看到了极具区域特色的教育真实生态。丰都名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泽森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愿景。
巴蜀小学专家服务团队校长潘南讲话。
潘南从“聚焦新课标,提升育人质量”“聚焦队伍建设,组建学习共同体”“聚焦数字化,赋能课程教学改革”几个方面表达了对此次教育互动行动的感悟与期盼。她表示,聚焦新课标,数字化赋能课堂扩优提质要为学校特色建设、为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留有空间和余地,助力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鲜活的数字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做法从学校土壤中不断生长出来。巴蜀小学基于18年“学科+”成果积淀,研发推出的“学·教小助手”数字化资源平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未来,巴蜀将始终坚持以学术引领,卷入更多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启研究,各美其美,助力区县、乡村教育振兴,教育优质均衡。
丰都县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代海门在讲话中表示,期待在巴蜀小学的帮助下,丰都县教育教学质量能够更上一层楼。
巴蜀小学执行校长令狐林在《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变革的巴蜀研究和实践》专家报告中指出,“学·教小助手”是线上的巴蜀小学,是提升常态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成果。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数字化赋能学科课堂教学变革的巴蜀方案:以资源实现自主,以工具撬动学习,以协同提升品质。
“学·教小助手”赋能,让课堂活起来
聚焦新课标,巴蜀小学“学·教小助手”如何提升老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质量是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开幕式结束后,3大分会场同时开展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多个学科的课例观摩与教研评课。
巴蜀小学老师用“学·教小助手”数字化资源平台教学。
巴蜀小学李兰主任、邓心馨老师示范的二年级《雷雨》生动语文课堂和四年级《Unit4Atthefarm》精彩英语课堂充分展现了数字化赋能下巴蜀老师的常态课堂样态,“学·教小助手”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率和质量。
丰都名山小学潘倩、涪陵百胜小学袁兴容、石柱师范附小陈畅、长寿晶山小学蒲宇凯老师也将“学·教小助手”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真实地感受它带来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智慧教、自主学、个性创的惊喜改变,让区县和乡村的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
“‘学·教小助手’数字化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学习体验,使我们的教学更个性化、智能化!”社坛镇中心小学校翟境老师在交流中说道。“以前我的课堂偏重传统的讲授,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今天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那么活跃,也感染了我的激情!”
常态教研牵手让老师熟起来
扩优提质不是一夕之功,教育互助也不是一天之事,秉承一朝“牵手,必定长久”的互助理念。如何让“1+1+N”教育互助行动过程大于现场,开启常态化的互动教研牵手,让老师们熟络起来,让老师告诉老师,让优秀的教育资源借助每一个老师的力量发展真正服务区域发展的作用,是此次专家团队要解决的突破性问题。
在项目工作推进沟通交流会上,专家服务团队就此次教育互动行动未来的常态互动教研工作机制进行了介绍。渝东线牵手学校校长也纷纷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对“1+1+N”项目工作进行了建议,期待和巴蜀小学深度牵手。志愿者老师们和渝东线牵手学校种子教师也互相结对展开进一步交流,组建起“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联动教研等促进常态教育教学互动交流机制,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共同聚焦新课标,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巴蜀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未来,巴蜀小学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教育,推广形成共享机制,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优秀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实现再创新、再提高,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巴蜀小学的应有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