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成渝地区生态改善 野生动物频繁“做客”
2024年05月14日 16:57 来源: 新华社

图为广阳岛景色(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新华社重庆5月14日电(记者伍鲲鹏、赵佳乐)“过去要在江边拍摄到黄头鹡鸰可不容易。现在这江上不仅有黄头鹡鸰,红喉鹨等不太常见的鸟儿也常来‘做客’,环境真的好了太多。”每逢周末,重庆市民陈郅都会带着6岁的孩子到长江边上的珊瑚坝湿地公园,记录这些野鸟在山水之间漫步和飞行的优美瞬间。

  来到山城重庆“做客”的并不只有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也频繁出现在重庆市民身边。5月10日,重庆主城区的一处公园内发现野猪出没,狂奔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公园茂密的树木和植被中。“经常来散步的公园有野猪出没,的确让人有点害怕,不过这也说明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连野生动物都来和我们做伴了。”重庆市民杜廷康说。

  野生动物频繁出现,是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缩影。近年来,川渝两地携手构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机制,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

  坐落在重庆主城区内的珊瑚坝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由于其具有沼泽、池塘、河流等多种湿地类型,目前共有原生植物20余种,栖息着鸟类生物100余种,约占重庆鸟类种数的25%。


这是在广阳岛上拍摄的丝光椋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少雄 摄)

  “珊瑚坝本是天然的踏青胜地,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沦为周边货运商贩堆放废物杂货的场所,岛上的生态植被也一度遭遇严重的破坏。”重庆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从重新栽种耐淹的本土植物,到修复受损植被,经过这些年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这片湿地才重新热闹起来。”

  数百公里外的四川成都,将大气污染防治当作绿色发展的另外一个重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支持创建绿色工厂、开展二次污染物生成机理和传输规律研究……2023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90天,达标天数比例达78.1%。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川渝两地生态共建与环境共保的重中之重。两地近年来在全国首创了生态环保跨界联动督察机制,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II类,127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

  川渝两地修订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个。两地还加快毗邻地区森林城市群建设,截至2023年底,共同营造“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08.8万亩,森林覆盖率已分别达40.2%、54.5%。

  前不久,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揭晓。中国共有3个项目入选,而重庆就占了两个,分别是“重庆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

  “希望以后环境越来越好,动物越来越多。”陈郅说。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