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经过主城的凤头蜂鹰。(摄于2022年5月)通讯员 柴鉴云 摄/视觉重庆
凤头蜂鹰(资料图片)
迁徙经过主城的老鹰,拍摄于鸿恩寺森林公园。(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讯员张天星摄/视觉重庆)
短趾雕 通讯员 马凯渝 摄/视觉重庆
乌雕
3月28日,市观鸟协会成员正在大渡口茄子溪大滨路长江边拍摄彩鹬。(市观鸟协会供图)
飞越重庆的猛禽以日行性猛禽为主,近几年被观测到的猛禽种类有30余种,种数约占全国猛禽种数的45%,按类别可分为鹰形目、隼形目、鸮形目等
每年3月中下旬,从南方越冬地北迁的候鸟陆续抵达重庆,最终飞往位于我国东北以及蒙古、俄罗斯、日本等国的繁殖地。
猛禽,是这些飞鸟中最特殊的一类,它们大多处于食物链顶端,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
来自市观鸟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迁飞季节,都有30余种、数以万计的猛禽从重庆主城掠过。在2021年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重庆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猛禽迁徙通道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引发众多与会嘉宾关注,并被首次冠以“鹰飞之城”的称号。
重庆既是“鹰飞之城”,也是观测猛禽胜地。这段时间,南山大金鹰观景平台,每天都会聚集一大波观鸟、拍鸟爱好者,他们架着“长枪短炮”,用镜头追逐城市上空翱翔的飞鸟;更有成群结队的猛禽爱好者,穿梭于城市与山野间,记录猛禽迁飞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爱鸟护飞行动。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本周是重庆爱鸟周,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和猛禽爱好者,从他们的讲述中探寻“鹰飞之城”背后的故事。
天台“拍客”
记录猛禽与城市的合影
“啪啪啪”,站在渝中区恒大名都顶楼天台上,重庆鸟类摄影发烧友孙雨辰手持单反,不停按动快门。镜头方向,有着重庆第一高楼之称的陆海国际中心耸入云霄,几只乌雕张开双翼,正朝着大厦滑翔。在雕群俯冲的瞬间,孙雨辰定格下一张张乌雕与城市的合影。
“天气晴好时,经常能看见成群结队的猛禽在主城上空盘旋。”孙雨辰从事平面设计工作,2016年被朋友“忽悠”爱上了观鸟,8年来一共拍摄了4万多张猛禽与城市的合影。
从2013年起,市观鸟协会开始对飞越重庆上空的猛禽进行系统性监测,陆续在主城“四山”范围内建立起22个观测点,主要分布在猛禽盘踞的狭窄水道、山脉附近。每年迁飞季,都有大批猛禽爱好者前往观测点拍摄,统计每年过境的猛禽种类、数量等。
五六年前,孙雨辰跟着一帮朋友到缙云山上观测猛禽,一道身影迎风飞来,竟像直升机一样发出嗡嗡的轰鸣。她循声望去,一只翼展超过1.5米的大雕正稳稳地悬停在半空,黑溜溜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们,仿佛在审视这群擅闯领地的“不速之客”。
四目相对时,孙雨辰迅速摁动快门,用镜头定格下它威严、犀利的眼神。
这次经历,让孙雨辰对猛禽产生了极大兴趣。此后,每年迁飞季节,她都会跟随观测猛禽队伍翻越城市脊梁,频繁出现在各个监测点,还会选择在高楼云端拍摄猛禽的一举一动。
一次,孙雨辰和一群拍友在一处高楼天台拍摄WFC城市地标。大家刚架起设备,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几个小黑点,渐渐地,黑点越来越多,竟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柱状体。
“是鹰柱!”“拍客”们同时惊呼,并迅速调整好焦距,对着天空一阵猛拍。镜头中,上百只黑鸢在高楼周围不停盘旋,颇为壮观。
在孙雨辰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多张“鹰河”奇景。其中一张照片上,成群的赤腹鹰正飞过东水门大桥,就像在天空中架起一条黑色的大河。
“鹰柱、鹰河都是猛禽迁徙时罕见的景象。”孙雨辰明显感到,这几年,飞越重庆的猛禽越来越多,她经常在一天内,就能观测到上千只猛禽接踵而过。
专讲猛禽冷知识
这个“野生”UP主火了
在网络平台上,“飞猫”的猛禽小视频最高获得1.2万的点击量,被网友们评价为“趣味与知识点齐飞”。
“飞猫”本名叫谢云鹏,是主城一所中学老师。喜欢观测猛禽的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分享一些自己拍摄的猛禽小视频,很快就圈了一拨粉丝,“运营视频账号的初衷,是想带大家了解猛禽,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2015年,他和朋友第一次到野外观测猛禽,发现一只受伤的红隼。红隼全身多处羽毛脱落,肌肉外露,匍匐在地发出凄厉的叫声。随后,谢云鹏在林子周围找到几处隐藏的捕鸟网。“这只红隼是在飞行中不慎‘触网’,才导致受伤跌落的。”谢云鹏说,他们赶紧通知林业部门对捕鸟网进行了清理,并将受伤的红隼送到动物保护站救治,红隼很快恢复健康,追赶上了迁徙大部队。
从此,谢云鹏开始在网上发布一些猛禽小视频,并开辟一些趣味感十足的科普话题,比如老鹰会攻击人吗、盘点猛禽那些邪恶的怪癖、猛禽一天能飞多远等。
第一次将他推上平台热搜的是一个名为《自带盒饭的“干饭鸟”》的科普视频。镜头里,一只黑白相间的大鸟双翅后缩成M形,它嘴喙钩曲,眼神犀利,一双利爪正死死抓住一条活鱼,从低空掠过,吓得鱼儿在空中大吐“口水”。
“这是一种被称为鹗的猛禽,主要以鱼类为食,是我在广阳岛一处内河湿地里拍到的。”谢云鹏说,鹗喜欢在水质清澈的湿地、湖泊觅食,近年来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在我市境内觅食进行能量补给的鹗逐渐增多,“有趣的是,它们每次饱餐后,还会再捕捞几只活鱼打包带走,在迁飞途中自带‘盒饭’”。
生物科学看似难懂,如何让网友们喜欢听,能听懂?谢云鹏尝试着用拟人的方法,根据猛禽各自的习性特点打造人设标签,让每一只猛禽都显得独一无二。在他的视频里,迁飞觅食的鹗成了自带盒饭的“干饭鸟”,独自在空中盘旋的老鹰是“孤勇者”,体长只有20多厘米的松雀鹰则成了“萌妹子”……
为了让视频讲解更硬核,他私下阅读了几十万字的鸟类科普文献,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迁飞路线等,总结出途经我市的猛禽界“四大顶流”:凤头蜂鹰是我市境内迁徙数量最多的猛禽,可以在2—3小时内集中迁徙,单日迁徙量曾高达3000多只;游隼当选“最快猛禽”,能以每小时390公里的速度俯冲;雕类是个头最大的,其中金雕的体长能达1米,翼展超过2米;“四大顶流”中的颜值担当非鸢类莫属,它们有着像燕子一样的黑色双叉尾,身姿挺拔优雅,暗褐色的羽毛自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美,令人着迷。
通过诙谐、幽默的讲解,再配上一段段画风清奇的视频,谢云鹏打破了大众对科普博主“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连我自己也没想到,鵟(kuáng)、隼(sǔn)、鸮(xiāo)、鹗(è)这些好多人甚至连名字也认不全的猛禽,在网上竟然颇具热度。”
今年,他还组建起自己的线下粉丝团,一起参加受伤猛禽野外放归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开展“鹰飞之城”猛禽知识讲座等,倡导市民用实际行动守护猛禽迁飞之路。
丰富食物补给
为猛禽搭建迁徙廊道
郁郁葱葱的南山山顶,大金鹰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群的猛禽从雕像前掠过,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大金鹰位于南山鹞鹰岩,是猛禽飞越我市时重要的栖息中转站,丰富的森林植被为猛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
“大部分猛禽都是肉食性动物,这几年,我们对整片森林进行了抚育,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有意识栽种了一些灌木类开花植物,吸引昆虫、鸟类等小型动物前来觅食、繁衍,为猛禽迁飞提供食物补给。”南山植物园管理处负责人鞠学勇说。
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鹞鹰岩附近村民便经常在林中看见猛禽俯冲下落,抓捕斑鸠、田鼠等猎物,偶尔还会飞到村民院坝捕食家禽。
后来修建大金鹰观景平台时,四周搭建了玻璃栅栏。每年迁飞季,都有猛禽因误撞玻璃栅栏受伤坠地,一些猛禽甚至会被景区周边的灯光灯饰干扰,在迁徙中迷失方向。
2020年,南山植物园管理处将原有的玻璃围栏更换为木质仿生围栏,同时关闭了一批城市景观亮化灯饰,在南山景区沿线设置低矮灯光和荧光导航带,作为车辆及行人的导航标识,最大限度降低人为环境对猛禽迁徙的影响。
鹞鹰岩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植被退化也是一大问题。
七八年前,一场松材线虫疫病席卷这片森林,当地林业部门第一次时间组织工人将疫木砍掉,焚烧处理。然而,松材线虫病传播快,致死率高,砍伐的松木越来越多,森林林分郁闭度降低,部分林冠层还形成了较大的林窗,演替为一块块疏林地。
林分单一的纯林,对病虫害抵抗力也较低。2021年起,南山植物园实施了森林提质改造项目,将原有马尾松低效残次林逐步改造成异龄针阔混交林,丰富林分组成结构。大金鹰附近的森林,也形成了“上中下”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
“森林是猛禽休憩、捕食的场所,在树种选择时,我们特别栽种了一些能为猛禽提供食物补给的植物。”鞠学勇说,火棘树就是其中一种,它挂果时间长、花期长,红彤彤的火棘果像一串串小灯笼,能吸引更多昆虫和鸟类前来觅食,与迁徙的猛禽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如今,大金鹰周围陆续种下了上万株花果类植物,拥有鸣禽类、攀禽类飞鸟150多种。阴雨天气,空中气流减弱,许多猛禽都会在大金鹰停留栖息,进行食物补给。
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吴婧表示,目前,我市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在内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面积126.9万公顷,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06%,为迁徙候鸟提供了良好的停歇和补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