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庆大渡口这项改革试点为何能在全市推广

  新华网重庆1月16日电(王龙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日前下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大渡口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认为其在完善污染地块风险监控、修复活动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这是一项什么改革,都包括哪些内容?“这项改革实现了3个首次,首次落实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安全监管责任,首次明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分级分类管理流程,首次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新局面。“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泽兵表示。

  据了解,《试点方案》内容涵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以及修复后的效果评估全过程管理,通过开展区域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排查,合理确定地块出让计划;推行污染地块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土壤污染调查、评估等全过程质量;完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活动监管机制;完善污染地块后期管理等重点任务,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试点方案》还划分了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委、经济信息委、城市管理局等6部门和各镇街具体职责,监管内容覆盖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1965年,大渡口因服务重钢正式设区,曾被称为“十里钢城”。重钢环保搬迁后,大渡口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公园大渡口 多彩艺术湾”,推动昔日“工业锈带”变身“人文秀带”。

  “《试点方案》是对大渡口土壤污染管理工作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为适应新形势对管理机制做出的优化提升。”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娟表示,近年来,位于大渡口的老重钢片区土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累积完成修复地块约3100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正在持续推进高速线材厂、烧结厂等污染地块修复效果验收。

  据了解,大渡口区下一步将实施污染地块分类管理,拟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实施污染地块全生命周期管理,准入上严格把控规划用途变更和供地等重点环节土壤安全,根据地块污染状况合理确定用途,土地供应环节确保地块土壤环境达标且可安全利用。

编辑: 张青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