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实践课堂】在校园“玩转重庆” 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游”出特色项目式学习课程

  铜梁“火龙”、垫江石磨豆花、非遗糖画……近日,重庆各区县“齐现”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拉开“玩转重庆 寻美山城”迎新活动课程帷幕。为期2周的“游览课程”“游行课程”“游园课程”,让同学们亲身参与项目式探究学习家乡文化,一览重庆各区县的风土人情,培养乐于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家国情怀。

  游园活动“垫江”展位中同学们亲手磨豆花。

  “巫溪”展位中家长志愿者为同学们制作非遗糖画。

  “‘垫江’能自己磨了豆子吃豆花!”“来‘长寿”领‘长寿’红包吧!”“‘秀山’花灯等你解谜。”……游园活动现场,一年级八班“巫溪”展位前排起“长龙”,小同学们迫不及待想要品尝一口甜滋滋的“非遗风味”——参与游园的家长志愿者正用糖浆制作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飞龙”“小兔子”“小老虎”。二年级三班“垫江”展位上,一位位小同学正卖力地转动石磨盘,一圈圈地将粒粒黄豆磨成专属于自己劳动下的清香豆花。

  校园小记者陈烁涵在对非遗糖画制作人的采访中获悉,其制作糖画已有六年经验,他表示:“在这里给小朋友们带来快乐,同时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就是我参与其中的意义。”

  参与设计“垫江”展位游园活动的家长、家委会主任王娟告诉校园小记者石歆然:“我们在前期搜集了关于垫江的大量资料,最后确定下牡丹和石磨豆花两大主题,一方面让孩子们在‘牡丹舞’表演中感受到垫江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垫江的美食,以此让同学们了解垫江的文化和特色。”

  “秀山”展位游园活动现场。

  校园小记者黄凌寒、李松泽在现场发现,44个班级根据抽取区县的文化特色,围绕1个中心词,“美食、地标、出行、景点、名人、传承、生活体验”等7个主题词设计班级展位的呈现形式和趣味游戏。“巴南”展位上,围绕主题词“茶”,开展“丢茶包”游戏,传播茶文化;“合川”展位上,围绕主题词“钓鱼城”,同学们围着栅栏挑战竹竿“钓鱼”;还有“北碚”展位围绕主题词“山”,举行“挑山工闯关”,小同学们挑起扁担,背起背篓,矫健地跨过障碍物。各个展位“百花齐放”,让学生在区域特色游戏中增长见识、获取知识。

  “涪陵”代表班级围绕“白鹤梁”相关内涵进行表演。

  “梁平”代表班级表演“舞龙”。

  此外,“游行课程”表演中,每个班级进行了风采各异的集体节目展示,各班根据所抽取区县的特色编排节目形式、服装、口号、音乐等。表演既有传统而具有地区特色的舞龙、古典舞、竹竿舞,又有时尚新潮的街舞等;既有充满民族风味的服饰秀、美食秀,又有连接国际视野的名人秀、科技秀,让学生在此课程中培养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提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校园小记者王钶文在采访学校副校长宋晓娟时了解到,围绕此次项目式学习课程,学校前期开展了“游览课程”,学生通过收集、查阅、询问等形式深入探究所选区县的人文、地理、历史等。通过项目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据悉,学校构建“打开一扇门”德育特色品牌,开发六大主题式“思政”品牌活动,课程建设遵循“适合学生、适应未来”的理念,让德育活动有理念、有主题、有程序、有体系、有评价、有反馈地开展与实施。以“中国之门”和“世界之门”为主线,形成的“欢乐中国行”“快乐游世界”“走进名人”“筑梦新时代”“最炫民族风”“玩转重庆”六项成长课程,通过游览、游行、游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探究,通过沉浸式中国文化与世界眼光的课程研究,保障学生全体、全面发展。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