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2023年11月18日,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编程大赛总决赛中,4个年仅10岁的小学生过关斩将,突破重围,从全市各区县共832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火星保卫战”项目小学组亚军和一等奖的佳绩——他们,来自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的孩子们还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少年科学院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实验金奖,重庆市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一等奖,学生胡滢莹获南川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名区长奖……学校获“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南川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师在科技创新、科学教育方面获数项国家级、市级、区级荣誉。

“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这些成绩,是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秉持“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见证。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以“硬件+”“教研+”“课程+”“实践+”,赋能科学教育加“硬”、加“效”、加“新”、加“趣”,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区县,走向与世界的链接。

距重庆南川城区16公里的南平镇,是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的所在地。在这里,学校希望“让每一个学生做追梦的少年,让每一个学生的梦想起航、人生扬帆”。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浪潮,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要求,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坚定着力发展科学教育,旨在“让每一个科学梦想都开花”。

“乡镇学校哪来的底气做科学教育?哪来的实力参加机器人比赛?”在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投入科学教育之初,不乏这样的疑虑之声。

“缺器材,学校买!”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给出掷地有声的回应,以实际行动给予了回答:近年来,投入经费用于活动设施设备的添置、修缮和改造整合,在原有的科技设施基础上增设300余件实验器材、100余册各类科技刊物与图书,配备1间科学实验室、2间科技活动室、2间美术室、1间劳技室和1间图书室;此外,学校还设立科教专项资金,引导企业援建基地,大力改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30间室内活动场地,划分15个室外活动场地,把2间图书阅览室(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图书数量84510册)作为学校乡村少年宫课外阅读活动室,把“信心楼”的多媒体教室(占地150平方米)作为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经典展示区。

乡村少年宫定期开展“科技艺术节”,开设科技、艺术、社会实践等十多个活动项目,为全镇所有儿童无条件开放,增强学生科学兴趣,树立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全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创建平台。在开展兴趣小组特训、延时服务项目时,所修建的科技功能室也向同学们敞开怀抱。这一奥妙无穷的空间为每一个小朋友插上逐梦的翅膀——

“我第一次走进科技室的时候,仿佛走进了我梦寐以求的科学世界。我在辅导课上学会了让机器人运输物资,也学到了团队合作,共同维护我们的机器人基地。”

“我最喜欢的是干冰天堂,老师戴着手套,拿着装着干冰的高脚杯,他对着干冰轻轻吹了一口气,就有好多白雾,像云彩一样,我们的课堂也变成了云雾缭绕的‘仙境’。”

在这里,同学们得以领略科技魅力,掌握科学知识,也从这里起步,一步步走向省市级、国家级比赛。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编程大赛历经一年之久,考验着参赛学子的意志力,也对学习设备提出高要求。从铜梁的选拔赛到巴南的复赛,再到沙坪坝的决赛,学校科学辅导教师杨世虎印象深刻:“娃娃们长久地和机器人相处磨合,很勤奋,吃得苦。”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竭力在科教硬件中做加法,以高标准的环境、精良的设备,为同学们拓展科学视野点灯,为其走上比赛领奖台筑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面对科学教育的时代问卷,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有着和大多数乡镇小学一样的难题: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素养的科学教师。

为强化对学校科学教育的领导和规划,2007年,学校自主设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科学教师等一班人组成的“科创办”,根据每学期科技活动开展的需求,定期组织科教研讨会,制定学期科技活动计划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时至2024年,科创办成员从专任科学教师扩充到专兼任科学教师以及乡村少年宫辅导教师,其中,教师张熙谋获“全国创新名师”称号,教师罗毅获“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辅导员”称号。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17年间,“科创办”深耕教研,开展“青蓝工程”,多名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参与,定期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常规课磨课、研课,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科学课堂竞赛,不断优化教案、学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教学指导。学校还组织专、兼任科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科学教育教研培训,并以“传、帮、带”形式细心引导青年教师立足课堂,内化成长,以教研“加法”走实科学教育,增强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2023年10月,学校科创办教师团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第六届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回校后对学校科学组的老师们进行二次培训及分享,让教师“个人培训”转变为学校“教研培训”,帮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带动学科教研氛围。同年11月,在科学教研组的共同磨课、研课下,教师李佳忆在南川区科学学科优质课竞赛中获得区决赛二等奖。李佳忆表示:“从第一稿的雏形到参加决赛的第六稿,从整体把握课堂框架到紧抓课堂细节,从校初赛到区复赛再到区决赛,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科创办、科学教研组前辈们的引领和帮助。”同样,2022年,学校教师时圳熙在“传、帮、带”下所研磨的课程,获得重庆市基础教育精品实验教学课称号。

在课程改革中,学校强化科学改革,强调全校全员全过程、全领域实施科学教育,创设“润梦育德”“启梦启智”“彩梦塑美”三大梦想课程,内有常态化课堂,在课堂中的开放性科学活动中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等,课内实验做到科学规范,步骤熟悉;外有创新型课堂,课外实验做到创新拓展,方法创新。

学校科学课堂实行“2+4”课堂模式:“2”指教师一要在课前明确目标,二要在课堂有目的地检查;“4”指学生“课堂四步曲”,一是明确目的、聚焦问题,二是筹划过程、理清思路,三是分组实操、合作探究,四是求实互评、共同进步。

这一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创新为内核,旨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假设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在《空气占据空间吗》课堂上,同学们从生活实际场景出发,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水流进瓶”,课后感叹:“我以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在课上用烧杯和漏斗、吸管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个结论,真的太神奇了!”

在课后服务中,学校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重要的课程,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整合家校社资源,特别聘请专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等作为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支持并引导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时开展火星农耕新文明、火星资源运输挑战赛、火星探路者等情景化的科学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蓄积更充足的底气,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023年11月,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的孩子们走进南平镇工业园区,参观了重庆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流程,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家乡工业园区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科技在工业中的作用,聆听家乡工业发展的脉动,感受工业科技带来的变革。

这是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南平镇工业园区这一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定期开展“我和我的家乡——走进工业园区”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当地科普实验基地,考察周边环境的变迁情况,开展主题讲座等。学校每年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前往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五天四晚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习相应的生活科学知识及能力,实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重庆市南川区南平小学校采取多方面、多领域、多层面渗透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梦想。

另一方面,学校科创办引导、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由中国电子学会、少科院、中国智慧工程院等单位主办的各类科技活动。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基础科学知识、思维培训、创意编程、智能竞技、智能创意各板块进行训练,不仅激发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锻炼了科学思维能力,而且提升了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在各项比赛中,学生加强竞赛思维锻炼,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近年来,学校数名学生在中国少年科学院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实验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总决赛、重庆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ER2020赛季中国赛区重庆地区公开赛中获得第一名、一等奖等成绩。

接下来,学校将加强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精准提高科学技能,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奠定基础,“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让每一个科学梦想都开花”。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