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本期访谈。说到大足石刻大家不会陌生,它位于咱们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我国第二个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大家真的了解大足石刻,了解它的文化内涵、育人功能码?在新时代背景下,大足石刻与数字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石刻文化与思政教育又能有怎样的交融?
今天的访谈,我们邀请到重庆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石朝勇,聆听他分享“数字赋能‘大思政’,以大足石刻文化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大足经验,揭秘大足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一方课堂,让地方课程插上数字“引擎”,实现全域推动大足石刻文化进校园、进万家。
首先,欢迎石主任,石主任,您好!
主持人,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大足石刻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大足区是如何发挥石刻育人功能,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呢?
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大足的教育暖万家。大足石刻承载着慈、善、孝、义、廉等核心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石窟艺术中的深厚积淀,饱含文化的流淌、人性的光芒,其核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大足石刻文化资源禀赋,我区积极推进石刻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头脑。
目前,全区100余所试点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了领会大足石刻文化思想内涵、探索大足石刻科学价值、感受大足石刻艺术魅力、感悟大足石刻人的伟大情怀等目标,把石魂少年的育人目标,确定为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科学探究、数字创新等五个大指标。我区还重点打造了西子湾-数字思政新场域和宝顶山-沉浸式科学教育数字新场域两个场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前,我们也知道,现在全市掀起“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热潮,我相信我们大足区除了石刻文化,还有其他深厚的文化,比如红色文化、五金文化、农耕文化底蕴,那么,石主任,全区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哪些积极的探索?
我区坚持“高位引领、守正创新、立足地方、服务发展”的思政教育发展总思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顶层设计,通过文化与思政一体化、课程一体化、实践活动一体化、成果推广一体化,系统科学地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明确大中小学文化育人建设主体,整体规划各层次各学段教育内容、运行方式和目标,强化一体化协同与交流活动。
首先,我们围绕“五德教育”,即:学生品德、教师师德、干部政德、家庭孝德、社会公德,面向大思政课实践活动、党员教育、党建团建、家庭亲子活动等,完善“一中心四基地”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成为中小学大思政教育的第四课堂。“一中心四基地”,指的是:大足石刻孝廉传统文化教育中心、龙岗一小国际少年文化会客厅、龙水湖生态文明基地、拾万袁隆平劳动教育基地、石马新时代文明基地。我区各校还打造了30多种地方课程,100多种校本课程,把红色文化、五金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升思政魅力。
其次,我区积极聚集社会资源,参与文教旅融合,形成产业生态。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核心市场,充分发挥教育的“溢出价值”,凸现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培育数字经济区域中心。
是的。我们知道,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或许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我们知道的文化教育融合难、课程设计效率低、授课形式枯燥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难题,那么,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大足区如何将思政元素活化,实现传统文化育人目的呢?
首先,我们从课程上系统规划,统筹谋划总体课程:依托宝顶石刻及宝顶实验小学以大足石刻文化为背景,以“地方特色、主题教育”为主设置课程内容。创新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基于大足本土文化、非遗文化,从历史、传统、手工艺制作、传承等方面,结合校本课程,融入美育等学科知识,深度体验特色传统文化。系统构建主题教育课程:通过参观、讲解、学习、交流等方式,以探究式学习任务方式,领略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了解大足文化代表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其次,我们基于数字化建设,进行数字技能AI部署:基于清华大学chatGLM-6B大模型,融合大足石刻专业图书、文字,部署完成石魂大模型,可以实现基于自然语言的知识问答。升级完成15个绘画模型,根据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图片数据,部署完成图像理解与对话模型、文本到语音转换模型。通过人体图形检测、分割、姿势估计等算法部署完成了儿童涂鸦生成动画的模型,能够快速把儿童的各类图画转换为可跳动的动画。以此让思政元素活起来,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就像刚才石主任所讲的,近年来,“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成为大足区活化大足石刻的经典。传统文化进入大众视野,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大足区作为重庆市首批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从2018年便开始布局智慧教育,建设五年来,建成了怎样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大足区从2018年便开始布局智慧教育,如今全区智慧教育实现了:调优训练石魂大模型体系,包括语言大模型、绘画大模型,以及音乐、视觉、语音、数字人等;开创新型的智慧教育建设模式,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助力教育,目前拥有全国教育系统最大的AI云算力资源;8千名中小学生在沉浸式数字思政新场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实践活动;石魂少年1.0版本为第一批14所试点学校的学生家长提供寒假作业的上传、统计、简要评价服务,共收到3000份美术作品,500份视频作品,700份作文,150份手工作品。全区中小学使用数字化平台开展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不同学科。全区已初步形成“云端一体化、交互智能化、虚实融合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确实,大足区智慧教育呈现出蓬勃生机。时逢“数字重庆”建设契机,当数字技术遇上“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足区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
大足区以数字平台为支撑,分学段梳理文化育人价值,衔接各学段教学体系,完善丰富教材课程内容,搭建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形成完善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协同机制。
在AI模型的基础上,各试点学校分步开展如下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在语文思政活动中,选取与大足石刻文化相关的单元,开展用AI工具画出语文思想(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实践活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使用AI大模型、绘画模型等工具,辅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构思、作文批改、作文评价等;在数学、科学思政活动中,使用AI工具拍照理解图像,结合课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生成数学、科学等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应用、科学探究活动;在美术思政活动中,使用AI绘画创作功能,设计创作各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的美术作品;在音乐思政活动中,我们使用AI音乐创作模型,创作各类具有石刻文化内涵、特点、风格的音乐、歌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使用AI多语言翻译与语音生成模型,用多语言讲石刻故事,合成数字人,传播石刻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AI绘画模型,设计创作各类石刻文化主题的绘本、漫画。
非常感谢石主任针对上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来谈谈未来,对于数字赋能大思政,纵深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结合该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大足区还会有怎样的尝试和进一步的思考?
未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是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把“数字思政”理念深入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主体。增强学校数字化条件,提升教师数字化思维,养成学生数字化学习方式;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掌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情,增强针对性。避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增强多样性;三是把“协同思政”理念深入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用好大数据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用活大数据构建大中小学德智体美劳“大思政”育人体系用准大数据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
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万古鲤鱼灯、中敖火龙、龙西中学鹅卵石绘画、宝顶剪纸等,进行校外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依托大足石刻和安岳石窟共同的文化辨识度,践行数字重庆整体部署,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联动资阳等巴蜀文旅走廊沿线城市,共建思政课程资源,共享学生学习成果,发挥教育的“溢出价值”,带动区域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川渝思政教育桥头堡和大足石刻文化青少年国际会客厅。
非常感谢石主任的分享。通过石主任的分享也带着我们领略了大足石刻千年文化的深层内涵,看到了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引擎”走进校园、进入大众视野的清晰足迹,也体会了石刻文化育人背后的探索与创新。我们相信大足教育人会持之以恒,踔厉奋发,让每一个“大足娃”都成为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科学探究、数字创新素养的“石魂少年”。
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石主任的做客以及屏幕前您的守候,再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