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100个、培养市级以上传承性人才不少于100名……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健康重庆建设。
据了解,《方案》统筹部署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综合改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等8个重大工程及22项建设任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中的独特作用。
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让居民在家门口有“医靠”
“目前全市共有193所中医医院,其中,每个区县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的乡镇卫生院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建成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中医药服务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赵勇提到。
如何建设更加优质高效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有“医靠”?《方案》提出,重庆市将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做大做强市中医院,推动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强骨干中医医院,到2027年,全市三甲中医医院不少于16家,二甲中医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
同时还需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师。力争到2027年,实现精品中医馆、示范中医馆达标率分别不低于20%、10%,基层“中医阁”设置率不低于10%,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不低于35%。
严控中药材品质 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振兴中医药,中药材是基础。《方案》明确,重庆市将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
《方案》提出,要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就要提升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能力,支持优势产区建立道地优势和濒危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不少于10个;加大优良品种培育推广力度,选育大宗地产中药材优良品种不少于10个;提升中药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种质资源标准化、数字化共享平台。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是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中药材赋值、打造道地优势药材品牌、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重庆市药监局采取系列措施,全力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在全市实施。其中,重庆市药监局协同打造县域样板和道地优势药材品牌,全力支持城口县政府建设“大巴山药谷”。
下一步,重庆市药监局药品安全总监潘光伟表示,市药监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实施中药材GAP,积极协同农业农村、卫健、林业、医保等部门共同推进形成中药“优质优价”新秩序;认真做好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延伸检查,强化药用要求、产地加工、质量检验等工作指导;积极协同区县地方政府共同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征集遴选“良方妙技” 建成中医药特色疗法数据库
《方案》中提到,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就要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如何加强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和推广?前不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管理局下发了《重庆市“中医药良方妙技”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并在全市启动了这项工作。
“‘良方妙技’的征集遴选和推广应用,也是我们振兴重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赵勇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将把“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和推广应用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计划用3—5年时间,深入挖掘筛选一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整理开发一批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中药秘方验方和炮制技术,引进培育一批技术成熟、方法独特、疗效突出的中医药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项目,保护利用一批中医药古籍文献资料,宣传推介一批医德高尚、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特技术的中医传承人。通过征集遴选工作,逐步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数据库。(魏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