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竹子长出大产业——重庆“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观察

  走进位于重庆忠县的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多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在智能机械臂的协助下,从竹材基地运出的竹子,经过碎解、精磨加工、热压成型、消毒杀菌等多道工序后“变身”一套套竹纤维环保餐具。

    12月11日,智能机器人在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公司董事长王建忠拿着一叠餐盘对记者说:“依托竹资源加工的竹纤维环保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化学材料,餐具使用后能自然分解并被土壤吸收,也可回收碎解后用作肥料等,实现绿色生态循环。”

  记者看到,竹纤维环保餐具呈竹浆原色,包括餐盘、刀叉、筷子、勺子、水杯等多款产品。

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的竹纤维产品。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庆市部分区县从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等方面入手,推动“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忠县选择“以竹代塑”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始于10多年前。制作餐具的原料是一种名为撑绿竹的杂交竹,这种竹子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为支持竹材基地建设,忠县探索出企业+农户、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多种模式,推动竹子从引种试验到推广种植,再到规模化发展。目前,忠县及周边地区已发展10多万亩竹材基地,全县年加工竹纤维制品1.5亿套,年产值达2亿元。

  位于缙云山麓的重庆市北碚区竹林资源丰富,在全区约4万公顷的森林面积中,竹林占约15%。北碚区探索“以竹代塑”,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环保、健康转型。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中国铁建重庆竹缠绕复合管生产基地里,一根根厚薄均匀的竹篾条在胶合剂的作用下,通过机械手段缠绕在产品模具上,再经过固化、脱模后,最终制成一根根复合管道。

  公司负责人刘丰说,绿色、低碳是竹缠绕复合材料能替代钢材、水泥,迅速抢占建筑市场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们已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建立竹纤维加工和环保餐具研发基地,正在筹建竹纤维材料研究院,已申报多项国家专利。”王建忠说,公司即将启动第四代生产设备试生产和二期建设,今后要不断扩大发展规模。

  为支持相关产业发展,重庆多个区县政府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忠县鼓励辖区企业加强“以竹代塑”产品深度研发,丰富产品条线,当地正在打造竹纤维环保制品技术平台,建成集竹纤维环保餐具、医疗耗材、工业包装、育苗容器等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以竹代塑”产业园,引进配套多种相关产业。北碚区在全面摸清竹林本底的基础上,制定优化提升竹产品精深加工规划,支持竹缠绕等新兴产业发展。(记者周闻韬、刘梓桐)

编辑: 王彩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