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臭水沟到国家湿地公园——持续治污助推重庆彩云湖美丽嬗变
2023年11月29日 19:37 来源: 新华社

  走进彩云湖公园,湖水碧波荡漾,水中杉树挺立、水草青青,不时还能瞥见白鹭翩翩飞过……这里是重庆首批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风光秀丽的彩云湖曾是当地出名的臭水沟,澄澈湖水的主要源头竟是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这些嬗变,源于当地对水环境持续不断的治理。

  杨静是彩云湖附近的老居民,在此居住生活了30多年,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彩云湖是另一番模样。她说:“以前这里环境很差,沟里都是黑臭的水体,老远就能闻见令人作呕的臭味。”

  彩云湖的美丽嬗变,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对水环境的重视和治理。1999年,重庆九龙坡区下决心改造这条臭水沟,开始了首轮流域综合治理。上游20多个垃圾场全部关闭,600多万吨垃圾被科学处置,4.5万平方米的兴隆垃圾场封场绿化,数家沿岸企业整体搬迁并封堵排污口……旧的“污染源”被不断清理,新的截污管网、污水隧道等设施也陆续兴建,该地逐步实现全流域污水应接尽接入管网。

  2005年,九龙坡继续推进以“清水灌流、生态修复”为目标的第二轮综合治理,启动彩云湖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为解决彩云湖景观用水匮乏等问题,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主要截留周边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予以治理,处理后的水体流经人工湿地再次净化,浊水化为清泉,成为彩云湖主要生态补水水源。

  彩云湖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漆渔江介绍,过去的污水处理技术单一落后,主要利用自然人工湿地进行简易处理,但随着彩云湖湿地公园项目启动,对彩云湖水质的要求显著提升,当时的设施、技术变得相对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这次技术升级主要采用“人工快渗”工艺,日处理量1.7万吨。

  重庆市九龙坡区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景。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时光流逝,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污水来水量越来越大,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再度面临挑战,其污水处理能力又一次无法满足彩云湖补水的水质和水量要求。为此,这家污水处理厂启动了扩容提标改造工程,于今年3月建成投用。

  据漆渔江介绍,此次污水处理厂使用的第三代技术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实现污染物的自然降解与净化,大幅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日污水处理量达3万吨。

  改造后,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不仅污水处理的质和量有效提升,而且全年运营能耗预计降低30%,年减少碳排放量预计约1456吨。

  记者近日走进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不同于以往人们对于污水处理厂环境肮脏、气味难闻的印象,这里的污水处理工艺单元上种植着芭蕉、鸢尾等植物5300余株,出水口水流清澈,没有一丝臭味。

  重庆市九龙坡区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一景。新华社记者刘梓桐 摄

  “今年1月以来,位于九龙坡的长江和尚山国考断面水质连续4个月达到Ⅰ类,这是过去不曾有过的成绩,下游水质的变化离不开彩云湖的有效治理。”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科科长高思宇表示,改造彩云湖是多方面综合施策的长期成果,汇聚着从市级到区级各层级单位的共同努力。

  今天的彩云湖湿地公园,坐拥300多种水生植物、动物等自然景观资源,一批桂花、樱花等适宜树木成片成林成景,白鹭、灰鹭、翠鸟等水禽竞相前往安家落户。

  杨静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经常带孩子到彩云湖湿地公园里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生态越来越好了,天上飞鸟,水里游鱼,还有很多人专门前来观鸟,我们都为彩云湖的变化感到自豪。”(记者王金涛、刘梓桐、吴楠)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