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美食工业驶入快车道 重庆从“味觉高地”迈向“产业高地”

  ■重庆将携手更多产业生态伙伴,在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数字新消费、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

  ■川渝在川味复合调味料领域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领跑全国。麻辣味型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味型,重庆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11月20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渝举办。来自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150余家企业代表,国家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市级和区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今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更是被纳入全市支柱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以麻辣为特色的重庆美食工业开始驶入快车道。

  活动现场,来自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未来,重庆的相关区县也相继对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推介,助力重庆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进发。

  麻辣味型将成主流味型

  据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重庆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3%,新签约产业项目327个,协议投资超950亿元。

  番茄资本创始人王勃在发言中称,中国餐饮行业是最具潜力、未来可持续性最高的投资赛道之一,而食品加工产业是其中重要环节。他认为,以火锅、川菜为代表的麻辣味型对嗅觉、味觉、视觉具有极强冲击性,川渝火锅因此享誉全国,全国川菜门店数也居各地方菜系之首。

  “川渝还盛产花椒、辣椒、胡椒等香料,具有调味品产业发展优势,在川味复合调味料领域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领跑全国。”王勃说,麻辣味型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味型,重庆孕育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张宇昊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说,重庆食品加工已具备工业化基础,例如川渝火锅,已成为川菜菜系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如毛肚、鸭肠等水发类制品已实现绿色标准化生产;川渝火锅调味料智能化生产技术已全面突破等。“有坚实的市场基础支撑,重庆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前景看好。”张宇昊说。

  未来食品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教授陈坚表示,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将对食物供给质量、食品安全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以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未来食品是重要发展方向。

  “以食品感知技术为例,通过研究食品感官特性和消费者的感觉,探究感官交互作用和味觉多元性等,可以让我们从‘认识风味’到‘掌控风味’,从‘改造风味’到‘创造风味’。”陈坚说,如何应用生物技术推动食品产业进步,如何发展食品科技丰富生物产业内涵,将是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思瑜建议,产业标准化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食品产业链环节多、标准多。目前,存在特色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欠缺、企业标准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

  多家企业寻求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当天的活动吸引了其他省市的100余名外商,重庆各区县相关负责人也对各自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推介,寻求合作机会。

  万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该区“5+10+X”现代化工业体系整体规划,明确了粮油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3个大类,目前已实现粮油产业做大做强、特色食品产业多点开花。

  “我们希望与全国知名加工企业对接落户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生猪屠宰及肉类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希望引进一批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宠物食品等加工企业,推动本地特色食品产业链不断完善。”该负责人说。

  梁平区相关负责人则立足预制菜产业发展,提出希望引入全自动预制菜食品包装设备生产类项目、预制菜生产加工项目等。

  依托火锅食材产业基础和优势,合川表示希望与全国各地优质企业共同围绕水发类、肉类、水产类、植物蛋白类、蔬菜类、火锅调味料、火锅餐具装备等火锅食材全产业链开展产业对接。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重庆将携手更多的产业生态伙伴,充分利用重庆多元化消费场景、近千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的产业环境,在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数字新消费、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拓展商机,接力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编辑: 陶玉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