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候鸟频繁来渝越冬背后的“重庆密码”
2023年11月16日 17:03 来源: 新华网

重庆市开州区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越冬候鸟。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1月16日电(陈雨)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近段时间,随着天气逐渐转冷,重庆市开州区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越冬候鸟。它们或嬉戏觅食,或择枝而栖,让冬日的湖面生机勃勃。

  “别看现在来这里越冬的候鸟很多,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令人头疼的消落带。”开州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小波说。开州区是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最大的区县,长江一级支流澎溪河流经开州。三峡蓄水后澎溪河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和稀释能力下降。若不治理,这里退水后将形成蚊虫滋生、垃圾遍布的成片沼泽地。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消落带的面积,同时避免水质变差?近年来,开州区在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创新性实施了集水质净化、景观美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鸟类庇护林、林泽、基塘、滩涂生态保育四级工程,着力构建独有的湿地生态系统。

  “我们栽植了耐淹性较强水松、水桦、竹柳、落羽杉等十余种乔木,给消落带穿上‘防护服’,发挥生态缓冲、景观美化等功能。此外,我们还实施了鸟类生境重建工程,利用改造低效林,引入利于鸟类筑巢的树种,实现保持水土与庇护鸟类双赢环境目标。”谭小波说。

  系列治理让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持续变好。如今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各种鱼类、鸟类栖息的“天堂”。截至目前,这里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达20余种2万余只。

开州区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新华网发

  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太强表示,候鸟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较敏感,其种类和数量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候鸟频繁来渝越冬,表明这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功能在持续恢复。

  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助力美丽重庆建设,近年来,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前9个月,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45天,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此外,重庆还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紧紧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目标,颁布实施《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出台《重庆市湿地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0年)》,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统计,重庆市湿地总面积28.39万公顷。

  近年来,重庆还持续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专项拯救保护项目,对分布地域狭窄、种群退化、个体数量少的物种进行重点保护。重庆还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启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初步建成覆盖重庆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网络。

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越冬候鸟。新华网发(资料图 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如今,来重庆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

  在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 鸳鸯、棉凫等近万只候鸟已经陆续前来越冬。“现在每年来我们这里越冬的候鸟近万只,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余先怀说。

  在巫山县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白骨顶鸡、鸬鹚、野鸭等大批候鸟开启了“冬日聚会”。它们有的捕捉鱼虾、有的伫立凝望、有的戏水追逐、有的结伴休憩、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展翅翱翔,这里成了冬日里最美的风景。

  ……

  重庆市林业局此前发布的《重庆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显示,重庆有3条猛禽迁徙通道、3条水鸟迁徙通道、1条鸣禽迁徙通道和1条候鸟迁徙通道。其中,重庆平行岭猛禽迁徙通道是世界上特征最显著的褶皱山之一,每到春秋季节会有成千上万的猛禽从城市上空飞过,单日最多超过万只。

  鸟儿用翅膀为环境投票!截至目前,重庆市域内已记录到野生鸟类500余种,约占全市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的60%,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白冠长尾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每年都有300余种候鸟来重庆或途经重庆。

编辑: 李海岚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