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健康真相知多少】糖尿病只是老年病?

  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本次的宣传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提起糖尿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老年人的专属,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邀请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肾内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滕小春为您答疑解惑。

  糖尿病为什么盯上了年轻人?

  糖尿病原本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受到了糖尿病的困扰。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年轻人患病风险会相对较高。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不规律的作息,高油、高糖和过于精细的饮食,过度劳累、久坐少动、低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肌肉量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剩余过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 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过多的糖、游离脂肪酸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重肥胖;而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又要求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此恶性循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肥胖率逐年上升,进而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4. 应激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身体内分泌系统容易出现问题,影响胰岛素分泌,从而导致糖尿病。

  自我监测和管理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好短期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低血糖等,长期可出现多器官受累,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残疾或者过早死亡。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滕小春提醒,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关键在于患者自我监测和管理。规范、自律、坚持,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监测,有利于及时掌握与控制病情的发展,再次复查时便于给医生反馈,医生也好随时调整用药,有利于预防、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对今后的饮食、运动调养等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糖尿病患者需“五驾马车驾驭好”:行教育、勤监测、管住嘴、迈开腿、药莫忘。

  1. 自我管理: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检测和急救方法,定期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

  2.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 饮食管理: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高糖、高脂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4. 运动疗法: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和强度。

  5.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6.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辅导。

  7.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和病友交流,分享经验,积极参加糖尿病患者的团体活动。

  滕小春指出,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翁小荔)

  滕小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肾内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川大华西医院、重医附二院进修,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病的诊治。获全军武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参编专著2部,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现任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内分泌质量控制中心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甲状腺学组、高血压肾上腺学组组员,重庆市监外执行疾病鉴定专家。

编辑:张聪聪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