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滋有味 有“颜”有糖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思政课举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

  “思政课是甜的!”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课堂。11月1日,在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中国工艺美术“汉服”走进了思政课堂。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把思政课堂办活、办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把学生思想引领好,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使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举办了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

  同学们学习糖画制作,并拍照记录要点。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糖画代表性传承人刘贵兵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了糖画的制作工艺。刘贵兵与同学们交流道:“糖画制作工艺越来越缺少传承人,糖画也因此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进一步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活动中让同学们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魅力,品尝其滋味,从中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活动中,刘贵兵手把手教师生制作糖画,在同学们的动手实践中促使同学们树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责任和信心。思政课教师杨丹妮在活动中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知识进行了理论提升和总结,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精神。这次的思政课既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糖画的“滋味”,也品尝了思政课的“甜味”,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面塑”课堂现场。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先华向同学们讲述了面塑的传承和发展,与同学们交流面塑文化“如何传承”“在哪传承”“传承的意义”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谭先华带领同学们动手实践,通过捏、搓、揉、切、刻、划、塑等手法体验面塑制作,使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理论探究,结合动手实践,让大家对中国人民劳动智慧、艺术审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九龙坡区“唐本俑”汉服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汉服设计师敖珞珈老师则向同学们讲述了汉服发展的故事,从起源、影响力、形制与演变与同学们开展了深入探究,并现场与同学们开展了汉服穿戴活动,使同学们近距离体会汉服之美。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汉服”进课堂活动是一次优质的美育教学活动,亦是美学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汉服魅力,加强了美育教育,进一步使师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该负责人强调,此次活动是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既使思政课堂有滋有味,又使思政课堂有“颜”有糖,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