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华师中旭首批“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出炉

  为了对接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求,华师中旭学校一直坚持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日前,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进一步推进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0月26日,华师中旭举行了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与颁奖活动,重庆市“两江学者”和“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陈斌,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霁、副院长王全保,华师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等专家领导参与小院士评审现场答辩。

  现场答辩环节。

  在现场答辩环节,候选小院士们自信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科技梦想,展示科技创新的成果。同学们从生活中小问题出发,发明制作了智能风扇、编钟学习助手、自动垃圾收集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力图让科技改变大家的生活。大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用科技让学习更加便利。制作了编钟学习助手、黑白棋子自动分拣装置。同学们还在关心乡村振兴、生态养殖,发明了AI鱼菜共生数智工厂;关注中国宇航员身体健康,制作了轨道旋转重力中心;关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发了智能知识卡片系统;关心盲人过马路,发明了智能红绿灯……

  小院士们讲述自己的科技梦想。

  “每一件发明创造,不仅凝结着同学们的智慧,体现着大家的创新精神,更是能看出大家对生活、学习、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需要帮助的人一份爱心与责任,人文科创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活动相关负责人说。

  获奖“小院士”发言。

  6年级3班张煜函作为小院士代表发言表示,从小他就喜欢做科学实验,一直梦想要当一名科学家。“在华师中旭,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老师们给予了打开知识之门,打开科学之门的智慧钥匙。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一起发现新问题,探究新事物。”

  “你的创意点来自哪里?”“你的黑白棋是用什么来分辨颜色的?”“制作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活动现场,专家组对小院士们的发明创造进行了现场询问。

  “分拣系统可以从颜色扩大到形状,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你的机器人可以增加线路、地形的自我识别和学习功能。”“太阳能版是否可以自动根据太阳调整角度,让能源利用更充足。”专家们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点评中,专家们表示:“看到同学们的发明创造,很是震撼。华师中旭少年科学院的模式,极大有利于学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信未来,只要同学们保持这样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科研的主力军。”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全保作微讲座。

  活动中,陈斌、王全保还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微讲座,扩展大家的视野。王全保以《临近空间与浮空器》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临近空间、各类浮空器以及全球发达国家在临近空间的科技竞赛。他表示,浮空器在对地观测、通信、应急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军事和商业价值。同时也讲述了上海交大研究浮空器的过程,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精神。

  重庆市“两江学者”和“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陈斌作微讲座。

  陈斌则以《昆虫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为题,带领同学们进入昆虫王国。“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大的是昆虫”“昆虫是生物进化的天花板”“蚂蚁数量占全球生物总量的10%”……新奇的知识,让同学们暗暗称奇。同时,陈斌分享了人类在保护昆虫以及防范害虫方面的过程。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项目——餐厨垃圾昆虫转化项目,通过蝇蛆分解大量餐厨垃圾的过程,展示了小小昆虫对于生活,对于环境保护的极大作用。他表示,“保护昆虫,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学校课程服务中心主任杨毫表示,本次评审,历时一个月。学校评审小组共收到了近100份申报材料。经过评审小组老师的几轮评审,最终评选出了30名小院士候选名单。杨毫介绍,每学年学校都将开展小院士评选活动。根据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的表现及科技活动成果进行积分排名,期末时,通过专家评审组的考核评选出“少年科学院院士”。以此鼓励更多的同学们,参加到科技创新的活动中来。

  为获奖选手颁奖。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学校首席科学教师刘贤俊代表导师表示,全体导师在工作中将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努力在同学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编织科学家的梦想。

编辑:蒋玲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